我们曾提到,内容是散文类软文的核心优势,而观点则是体现内容的重要元素。一般来说,一篇文章若观点新颖便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兴趣。但想要撰写一篇观点新颖的散文类软文并非易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写软文如同“做学问”
说到新颖的观点,我们必须先提到将其展示给读者的方式。毋庸置疑,当读者阅读文章时自然会了解到文中的观点。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们不能等待“愿者上钩”,而是要将新颖的观点作为吸引读者的手段,将其放置在文章的前线——标题之中。
对于如何撰写标题,我们在这里不做过多赘述,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应避免成为“标题党”。此外,在写作过程中,也许你能找到一个十分新颖的观点,并以此为基础撰写出引人注目的标题,但只有这些是不够的,你还要找到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换言之,撰写这种散文类软文就如同“做学问”一般。一个新颖的观点如果没有论据支撑只会变为“传言”,甚至“谣言”,造成文章可信度降低,使读者无法认可。毕竟这类文章通常旨在满足读者“获取知识”的需求,如果读者没有从文章中得到想要了解的内容,而只得到一个空虚的观点,必然会影响其阅读体验。
我们在撰写散文类软文时一定要挑选自己熟悉的内容作为文章主题,或查阅足够数量的资料后再行文动笔。文章撰写过程中须格外注意逻辑链的连贯通畅,使整篇文章能够环环相扣。因此,为保证文章逻辑的连贯性,我们大可在撰写此类软文时先列出提纲,力求给读者提供较好的阅读体验,从而提高其转发分享的可能性。
在具体写作过程中,虽然我们的论证不必像学术文章那样严谨,但其仍要做到有理有据。一般情况下,支持新颖观点的论据大多会出现在一些稗官野史中。此外,我们还可以从主流资料中的只言片语入手,以小见大,完成一篇观点新颖的文章。这类文章的构思方式与定点发散法异曲同工,不过撰写文章终须回归广告内容,即回归软文的本质。
在如今的互联网上,观点新颖的软文已成为散文类软文的主流形式,或较受欢迎的形式之一。在案例部分,你将了解一篇曾火遍网络的软文,是一篇关于知名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自杀之谜的文章。
梵·高与支付宝的关系
梵·高与其作品是“文艺青年”们永恒的话题。2014年,微博知名博主“顾爷”发布了一篇名为《梵·高为何自杀?》的支付宝软文,一时间得到各方推崇,并成为2014年年度热门软文之一。该文章“网络化”特征明显,可谓新媒体时代的一篇极具代表性的软文。毫无疑问,这篇软文满足了读者“获取知识”的需求。对于作者来说,撰写这类软文最大的难点在于素材积累。如《梵·高为何自杀?》中关于梵·高与其弟弟提奥的通信、梵·高的弃商从艺的经历、其绘画风格与印象派的关系等内容,作者都应是已有所了解,不然在构思阶段很难想到这一主题。
整体看来,这篇文章的结构与我们撰写的《他是歌妓心里的宰相,皇帝眼中的小丑》极其相似,均是以一个知名人物为核心,以满足读者“获取知识”的需求为目的,以“峰回路转”为广告植入方式,讲述该人物的故事,最终通过产品特点引出广告内容。而《梵·高为何自杀?》中提到的诸多细节有可能是很多读者并不了解的事情,因此其更容易满足读者“获取知识”的需求。
较之我们笼统介绍柳永一生的文章,这篇《梵·高为何自杀?》的目的则更加明显:从“梵·高为何自杀”出发,谈到梵·高与提奥的通信,引出他的画商身份,并提出他弃商从艺,是在“下一盘大棋”。
做好一切的准备后,文章开始详细介绍梵·高的“大棋”:梵·高如何通过介绍自己弟弟成为画商并经营印象派作品、自己选择领域与画风、为打造品牌而设计签名等各种“心机”的安排为自己铺平“爆红”的道路。
但在文章最后,画风突然一转:告诉读者梵·高在自己得到认可前十年自杀了,其原因是穷。随后,文章以此为契机撰写过渡部分,最终利用“峰回路转”的广告植入方式对支付宝进行宣传。
这篇软文之所以受到推崇,主要原因在于我们前面提到的“一般人不了解”的细节,即提出了特别的观点。这一观点并不局限于最后的结论,整篇略显“阴谋论”却有理有据的故事也是不可忽视的亮点。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该软文的排版风格(如图8-2)。
(www.daowen.com)
图8-2 《梵·高为何自杀?》排版风格
从图中不难看出,这篇软文的排版有着鲜明的网络化,或者说是新媒体化特征:不同字号、颜色,甚至字体的文字与图片进行混排;同时,用加粗体现重要内容、用灰色小号字体做图注也是网络文章作品排版的主流风格。当然,该软文的排版风格不同于如今多数发表在微信公众平台的排版工整的文章,其图文混排的效果略显凌乱。此外,其在排版中使用将部分内容以繁体字的形式展现,无形中会提高部分读者的阅读难度。但此事终究见仁见智,毕竟谁也无法指出真正完美的排版是什么样子的。
“另辟蹊径”的选题策略
与“毒鸡汤”类软文相似,散文类软文的写作模式也可利用“逆向思维”,从广告内容出发。如果广告内容为支付宝账单功能介绍,我们便应从“花钱”入手,以实现从文章主题到广告内容的流畅过渡。
选题方面,我们应尽量选择不常被人提及的内容作为主题,以保证文章的吸引力。比如说,我们可以选择李白作为文章主角,为读者讲一讲他是如何花钱的,最终将文章对接至广告内容。经过构思,我们可以撰写一篇题为《你和败家差了一个李白的距离》的散文类软文。
你和败家差了一个李白的距离
如今,很多人花一点钱就大呼“败家”。对此,我只能说:“你和败家差了一个李白的距离。”
作为广为人知的“诗仙”,李白“举头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主义、“恨无左车略,多愧鲁连生”的爱国情怀、“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的任侠气概均为我们所熟悉,但其“剁手党”的本性却鲜为人知。
李白家境似乎不错,至少不用干农活或死读书,因此李白得以有钱有闲,游历全国。李白在《上安州裴长史书》说自己“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李白去扬州游历,不到一年就花了三十余万文钱,看到潦倒失意的读书人都要接济一下。要知道,在唐朝,金银还没有成为官方货币,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货币就是铜钱。
那么,李白这三十余万文钱的概念是什么呢?唐玄宗时期,一斗米的价格是十文钱,一斗米约合6.25千克,换言之,李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花了可以购买187.5吨大米的钱。若是非要换算成人民币,我们按每千克大米5元人民币的价格计算,那么李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花了93.75万元!
据统计,2016年上海市居民年均人均消费支出排在全国之首,为37458元人民币,约合7.5吨大米。在唐朝,身为布衣的李白竟然超出这一水平25倍之多!其实,我们无须用现代人的目光审视李白花出去的这三十余万钱,毕竟这一数字就算以唐朝的标准来看,也是个惊人的数目。
李白在翰林院供职时期,官拜翰林待诏,官阶六品。开元年间,六品官员的年俸约为6贯,合6000文;年禄为95石粮食,即950斗,约合6吨。按一斗大米十文钱的价格换算,李白不到一年就花了自己快20年的俸禄!
如果说这种出游并不能作为生活常态用以参考,那我们就看看李白平时的消费水平。其在《行路难·其一》中留下了“金樽清酒斗十千”的诗句,说自己喝的清酒一斗价值一万文钱,相比之下,我们再看看与李白齐名的杜甫。杜甫是出了名的“穷诗人”,其喝的酒,无论从质量还是价格上都被李白无情碾压。质量上,杜甫在《登高》中说自己“潦倒新停浊酒杯”,可见其喝的是浊酒,远不及李白喝的清酒。而价格方面,杜甫的浊酒只值每斗三百文钱。何以见得?在其《逼仄行赠毕曜》一诗中便有所载:“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
面对李白这样的“剁手党”你还有何面目妄称“败家”?幸亏那时没有支付宝,不然李白看到自己的账单,知道钱都花在哪了,并发现自己十年后的资产水平后,恐怕就会一狠心把酒戒了。这样一来他就无法“斗酒诗百篇”了,我们的文化生活中也会失去一抹亮丽的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