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软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在新媒体领域,软文大有超越硬广,成为主要广告宣传手段的趋势。在这个时代,软文撰写能力已经成为内容提供者的重要素质之一。如果你还为自己为什么要撰写软文而犹豫,不知道下面这个理由能否说服你。
软文将“杀死”硬广
很幸运,我们生活在一个阅读载体与阅读内容均面临变革的时代,一个属于内容提供者的时代。这种机遇以“百年难遇”来形容也并不为过,因为两者上一次共同变革发生在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大加赞誉的15世纪。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提到:“书将杀死建筑。”他认为,在约翰内斯·古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术前,建筑是人类艺术创造的主要表达方式。15世纪以前,雕刻、绘画,甚至诗歌、音乐等艺术作品都以建筑艺术为载体,以建筑物为表现形式。随着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印刷行业的效率大大提高,成本也随之降低。此外,由于其便利性远胜建筑,书籍成为人类表达艺术创造的新方式。其他艺术形式也相继从建筑艺术中剥离,或独立,或与书结合。最终,书“杀死”了建筑。
虽然雨果用“杀死”描述书与建筑的关系,但在此后的日子里,两者仍并行不悖,只是作为新的载体,书承接了建筑曾经的部分功能。不过,这种承接的确从内容和载体两方面重新定义了我们接收信息的行为——阅读。
时间来到21世纪,我们大可仿照雨果的结论做出判断:移动互联网将“杀死”图书。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21世纪引起阅读变革的根本原因与15世纪完全相同——便利性。历史正在重演,阅读将再一次被重新定义,移动端阅读以其随时随地、便于携带等优势,承接起图书的部分功能。除便利性外,碎片化、短篇化等原因增加了读者对阅读对象数量的需求。需求刺激供给,移动传媒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自媒体的时代正式到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提供者。随着不同行业的内容提供者加入自媒体大军,阅读内容也涉及了各个行业和各种观点,网络上一片百家争鸣的景象。
面对阅读载体与阅读内容的同时变化,广告商自然也不会落后于时代,开始积极转变广告营销方式。在这个新媒体时代里,广告商正在利用移动互联网内容定制化的特点,逐渐以软文承接硬广的部分功能,进行产品和品牌的宣传。换言之,在移动互联网“杀死”图书的大背景下,软文将“杀死”硬广。
因此,撰写软文成为了内容提供者的必备能力之一。然而,撰写软文并非简单地将广告直接添加在内容中,其更像设计一款产品。因此,撰写软文并非易事。不同品质的软文所产生的效果可谓天渊之别。一篇差劲的软文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因为差劲的软文会引起读者的反感,无异于救经引足。
主动权的争夺战
《说苑·敬慎》中有一则广为人知的故事。
常摐有疾,老子往问焉,曰:“先生疾甚矣,无遗教可以语诸弟子者乎?”常摐曰:“子虽不问,吾将语子。”常摐曰:“过故乡而下车,子知之乎?”老子曰:“过故乡而下车,非谓其不忘故耶?”常摐曰:“嘻,是已。”常摐曰:“过乔木而趋,子知之乎?”老子曰:“过乔木而趋,非谓敬老耶?”常摐曰:“嘻,是已。”张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老子曰:“然。”“吾齿存乎?”老子曰:“亡。”常摐曰:“子知之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常摐曰:“嘻,是已。天下之事已尽矣,无以复语子哉!”(www.daowen.com)
常摐问老子为什么牙齿掉光了而舌头还在,老子表示,舌头因其柔软而仍在,牙齿因为坚硬而掉光。这与如今软文与硬广的关系十分相似。特别是在移动端,人们在一个页面的停留时间有限且阅读速度较快,因此硬广的内容往往会被直接“划过去”,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更不要说获得点击量了。在这种情况下,软文的优势便突显出来:用户根据个人偏好点击文章并进行阅读,因此,文章中的广告内容将对用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换言之,较之硬广,软文“内容+广告”的形式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究其原因,硬广的机制是在流量大的页面进行投放,让更多人看到,并争取获得点击量,是一种“守株待兔”的被动机制。软文的机制则是通过内容吸引读者,在文章中加入广告元素,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自觉地获取广告信息,是一种“反客为主”的主动机制。
举例来说,当读者在手机上看到广告栏的图片后,很可能会直接略过。除非广告是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其才有可能稍作停留,如果特别感兴趣才会点击进去。不难看出,这一过程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读者手中。而如果将广告放在文章中,由于读者是主动点击进行阅读的,出于对文章内容的兴趣,其读到广告部分后,为保持完整的阅读体验,会继续阅读下去。这种情况下,只要吸引读者点击进入文章进行阅读,主动权就已经移交至作者和广告商手中了。对此,读者只能感叹:“读到一半的文章,有广告也要读完!”
因此,软文的撰写过程就是一场与读者的主动权争夺战,文章品质越高,作者和广告商就越容易占据主动权。
撰写软文的“独孤九剑”
在本书中,我们将一改按类型分析软文的传统模式,以软文的撰写过程为主线,循序渐进,挖掘其中的诀窍,实现“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目标。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软文教程类图书的现状。
对于软文教程类图书,很多朋友表示,目前多数教程类图书均按软文类型分类并进行分析,提供不同行业的软文模板。按行业分类的好处是可以为读者提供快捷便利的借鉴资料,但是,这种快捷便利的方式并不利于软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个个软文模板就像数学公式,如果读者一味地照搬套用,难免出现文章结构同质化的情况,直接影响软文品质。这种模式着眼于“怎么写”,却忽视了“写什么”。“怎么写”关乎结构,“写什么”则关乎内容。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软文撰写过程为主线的好处是可以帮助读者明确“写什么”,即掌握软文写作的方法论,使其可以应付各种情况,最终撰写出独特的高品质软文。这种模式下,内容成为撰写软文的核心要点,结构则无须过于关注。举例来说,这种模式就像金庸小说中的独孤九剑,“等到通晓了这九剑的剑意,则无所施而不可,便是将全部变化尽数忘记,也不相干,临敌之际,更是忘记得越干净彻底,越不受原来剑法的拘束”。
为体现完整的软文撰写过程,我们将按照本书所示步骤完成一篇关于本书的软文。换言之,我们将按照每部分的进度,分别写出该软文的每个片段。在所有步骤介绍完毕后,我们会把所有片段整合起来,最终形成一篇完整的软文。
请注意,本书中的步骤仅供参考,如在最后进行标题撰写等顺序均为个人习惯,你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调整顺序。无论孰先孰后,每部分的要点都是不变的。因此,只要对软文的“剑意”了然于胸,步骤对你来说就会成为一个无伤大雅的“程序”。无论是先撰写标题,还是先撰写文章主体,都不会影响软文的品质,软文的品质只与软文内容有关。
内容方面,我们将分别从软文撰写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来分析软文的“剑意”,并以“为本书撰写软文”作为贯穿全书的主线案例。在一切开始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些概念。也许你会觉得这些概念的实用性远不及写作技巧,但其却如同独孤九剑的“总诀式”,是写出高品质软文的根本所在。毕竟,如果思维方式不做出改变,其结果将与照搬套用毫无二致。因此,在正式开始软文写作之旅前,我们会谈及“软文思维”、广告、作者身份认同等问题。而一切的基础,要从培养“软文思维”说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