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连续训练1万小时:成功者的必经之路

连续训练1万小时:成功者的必经之路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常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是由美国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是格拉德威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在成功者身上也得到过验证。“一万小时定律”的关键在于,1万个小时是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1万个小时的练习,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为了这“一招鲜”,他至少练了30年,苦心孤诣,练习不辍,足足有好几个一万小时。

连续训练1万小时:成功者的必经之路

非常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是由美国畅销书作家格拉德威尔提出的。格拉德威尔认为,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个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一万小时定律”是格拉德威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研究显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个小时:10年内,每周练习20个小时,每天大概3个小时。每天3个小时的练习只是个平均数,在实际练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可能不同。

20世纪90年代初,瑞典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在柏林音乐学院也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人大约都从5岁开始练习,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9岁时每周6个小时,12岁8个小时,14岁时16个小时,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共计1万个小时。

“一万小时定律”在成功者身上也得到过验证。作为电脑天才,比尔·盖茨13岁时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电脑终端机,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7年后他创建微软公司时,已经连续坚持了7年的程序设计,超过了1万个小时。欧洲最伟大的古典主义音乐家之一莫扎特,在6岁生日之前,作为音乐家的父亲已经指导他练习了3500个小时。到他21岁写出最脍炙人口的第九号钢琴协奏曲时,可想而知他已经练习了多少个小时。象棋神童鲍比·菲舍尔,17岁就奇迹般奠定了大师地位,但在这之前他也投入了10年时间的艰苦训练。

“一万小时定律”的关键在于,1万个小时是底限,而且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个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个小时也不行。1万个小时的练习,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写出《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5岁时开始看历史书,《上下五千年》11岁之前读了7遍,11岁后开始看《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然后是《明实录》、《清实录》、《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明会典》和《纲目三编》。他陆陆续续看了15年,大约看了6000多万字的史料,每天都要学习两个小时。把这几个时间数字相乘,15年乘2小时再乘以365天,等于10950个小时。(www.daowen.com)

美国游泳健将麦克·菲尔普斯,除了手脚特长的天赋异禀,他每天坚持练习8个小时,全年无休,这样持续五六年,方能缔造一人独得八面金牌的奥运奇迹。

世界田坛巨星,2015年退役的“飞人”刘翔,我们只看见他在赛场上的风驰电掣,一骑绝尘,可是为了在赛场上的10多秒的辉煌,他从7岁开始苦练,不知跑了几个一万小时,汗水流了几吨,经历了多少挫折和失败,才换来了“阳光总在风雨后”。

原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能把吊装技术练得像绣花一样精细,丝毫不差,多次在吊装技术比赛中技压群雄,还多次打破世界港口吊装纪录。为了这“一招鲜”,他至少练了30年,苦心孤诣,练习不辍,足足有好几个一万小时。

人们都羡慕那些成就非凡的弄潮儿,可是有没有想到,他们其实也和我们一样是平常人,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就是因为他们有超常的耐心和毅力,肯花1万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来训练和学习积累,所以才能水滴石穿,终成正果。如果我们也想像那些杰出人物一样出类拔萃,就先别埋怨自己没有机会,不逢贵人,怀才不遇,而是先问问自己功夫下得够不够,有没有付出过1万个小时的努力。

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只要不是太笨,有这一万个小时的苦练打底,即使成不了大师、巨匠,至少也会成为本行业的一个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