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与政策探析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与政策探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普雷维什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提出了“中心—外围”论。“中心—外围”论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贸易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虽然有多种多样,但是从其实质上说,主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即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两者具有相继性、替代性和互补性的内在联系。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战略与政策探析

一、普雷维什“中心—外围”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国家纷纷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摆在这些国家面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迅速发展民族经济,实现经济上的自由。但是,民族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旧的国际经济体系特别是旧的国际分工和贸易体系的严重障碍。普雷维什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提出了“中心—外围”论。

1950年,阿根廷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题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报告,即著名的“拉丁美洲经委会宣言”。

后来,辛格和缪尔达尔也发表了类似的观点,经济学界就把他们三个人的观点合称为“辛-普-缪命题”,这就是“中心—外围”论,主要观点如下。

(一)世界存在“中心—外围”格局

普雷维什把世界看成是由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构成的结合体系,当时世界是由两类国家组成的。

一类是以西方七国集团为代表的高度工业化国家,处于世界体系的中心。它们的经济增长是全面的、自由的,它们出口工业制成品或高附加值产品,而进口原料或初级产品,它们是技术创新的源头,但也占有了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几乎全部利益;在政治上,它们实行帝国主义政策,“一旦外围有意无意地损害了这种经济和政治利益,中心——特别是主要中心——往往就会采取惩罚的措施”。另一类是没有实现工业化或畸形工业化的国家,处于外围。它们的经济往往会有增长而无发展,严重受制于前者的经济周期,而且常常是出口单一的原材料,换回各种工业制成品。

(二)不平等交换使外围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

中心与外围进行着严重的不平等交换,中心的存在以外围的存在为前提,中心的发展以损害外围的发展为代价。在这个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秩序中,中心国家长期地和大量地侵吞外围国家的利益,造成中心国家和外围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

(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应做到三点

1.必须尽快实现工业化,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

根据拉丁美洲各国的实际情况,普雷维什提出了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即采取限制工业品进口的措施,努力发展本国工业,使工业品逐步达到自给自足,改变工业品依靠从中心国进口的局面。

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他又提出了出口替代战略。即大力发展本国工业品出口,改变出口商品结构,由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向出口工业品为主转变。这样外围国家的工业品不仅能够满足本国的需要,还可以向中心国家出口,使外围国家的工业更趋成熟。

2.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普雷维什认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护政策是发展中国家发展工业所必需的。他指出,外围国家的保护政策与中心国家的保护政策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为了发展本国工业,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而后者则是为了对外围国家实行歧视和遏制,不但对外围国家不利,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3.建立区域性共同市场

普雷维什认为,发展中外围国家应该联合起来,开展区域性合作,以便相互提供市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心—外围”论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出发,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对外贸易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政策虽然有多种多样,但是从其实质上说,主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型,即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两者具有相继性、替代性和互补性的内在联系。

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的工业,用本国的工业产品替代进口制成品,以带动经济增长,实现工业化和减少对国外经济的依附。

(一)进口替代的实施进程

进口代替的实施进程一般为:

首先发展加工工业,如收音机自行车纺织品、一般家用电器和食品的加工等,实行消费品进口替代。在这一阶段,由于国内已经存在有效需求和销售市场,所需资金较少并且不太需要特别的专门技术和人才,因此往往容易实施,也容易获得成功。

其次发展中间产品生产,实行中间产品进口替代。

最后发展到重化工业产品生产,实现资本货物进口替代。如炼钢轧钢、石油提炼、机械设备制造等工业,实行资本货物进口替代。这一阶段需要较多的资金、专门技术和人才,而且要求较大的经济规模,因此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不太容易获得成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尚未完成这个阶段。

(二)进口替代的具体措施

1.鼓励加工贸易,提高进口关税

国家通过给予税收投资和销售等方面的优惠待遇,鼓励外国私人资本在国内设立合资或合作方式的企业;或通过来料和来件等加工贸易方式,提高工业化的水平。为使国内替代产业得以发展,就要使用提高关税、实行数量限制、外汇管制等手段,限制外国工业品进口,以使国内受进口竞争的工业在少竞争、无竞争的条件下发育成长。

20世纪70年代初,作为拉美地区最早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国家之一的智利,平均关税率为94%,最高关税率竟达500%,此外,还规定近3 000种商品的进口预存款率为10 000%,以及其他许多限制进口的行政措施。

2.对替代产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新加坡为了使私人企业积累资本,发展生产,在1959年颁布了《新兴工业(豁免所得税)法》,规定按照企业对工业生产追加资本的数量多寡,豁免2~5年40%的公司所得税,而且投入生产的资本越多,享受豁免所得税待遇的期限也越长。企业的出口产品达到规定的销售量时,其所得税可由原来的40%减为4%。(www.daowen.com)

这些措施刺激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加速了进口替代产业部门的资本积累。

3.汇率高估及实行复式汇率

高估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以及实行复式汇率,有力地抑制了外国商品的进入。

(三)进口替代政策的成效

从20世纪50年代起,许多发展中国家相继实施了进口替代战略。这一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不仅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困扰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高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日趋缓和与抑制,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拉丁美洲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实力。

中国台湾地区以及韩国、新加坡、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家都是在这一时期采用进口替代政策后得到快速发展的。例如,新加坡实施进口替代,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单一转口贸易经济逐步向多元化经济发展,转口贸易在外贸总额中的比重从1960年的90%下降到1965年的58.7%。

(四)进口替代政策的局限性

1.进口替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难以维持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是依靠内需来带动经济发展,但经过一段时期的经济恢复和发展之后,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市场特别是轻工业品的消费基本都已接近饱和状态,经济要想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已经相当困难。

2.改善国际收支的目的未能达到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着眼于当前需要的日用消费品的生产,生产和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附加值较低的农产品、水产品和矿产品等初级产品,换汇能力也很有限,加上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机器设备,极易导致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

3.削弱了进口替代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要求采取高度的贸易保护政策。在短期内,这些措施有利于国内相关部门免遭外来商品的冲击,得到正常的发展,但是从长期和根本上来说,削弱了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从而使事关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劳动生产率,无法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和根本性的改观。

三、出口导向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有时也称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出口替代战略,是指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或本地区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而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亚洲普遍推广的工业化策略。这种战略的重点是将出口品生产行业作为重点扶持产业,通过采用一系列干预性的产业政策,包括出口补贴、进口配额、关税等相关的贸易政策,来支持出口产业的发展壮大。

(一)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三种模式

(1)初级品加工。如马来西亚、泰国等国日益增加对初级产品的加工出口,提高其附加值。

(2)劳动密集型装配和出口加工。如亚洲“四小龙”,它们地域小,矿产资源贫乏,就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装配加工工业。

(3)以进口替代为基础的制成品出口。如拉美国家在原进口替代的基础上发展出口导向工业,即把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结合起来。

(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措施

(1)政府加强对出口商品的规划、督促和引导工作。

(2)放宽进口限制,降低保护关税。

(3)对出口企业实行税收减免甚至退还政策。

(4)促使货币进一步贬值。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实行货币贬值和汇率上调的政策。

(三)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成效

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对于小国的作用是很大的,小国因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如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就可以使其产品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取得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小国的失业劳动力、剩余产品、闲置生产资源的数量相对于大国而言都较小,只要出口达到一定规模,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

20世纪60年代中期,韩国和我国台湾率先从进口替代政策向出口导向政策转换并取得了成功。在它们的示范影响下,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相继仿效,纷纷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出口导向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期,亚洲“四小龙”的工业化率为28%~38%,高于同期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24%,被世界银行誉为“东亚的奇迹”。

(四)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局限性

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依赖大量出口来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会增加本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从而丧失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国际垄断资本控制受资国经济,形成大量的利润转移;对外资的依赖造成长期困扰发展中国家的严重债务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