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的世界大危机开始后,空前严重的经济萧条使市场问题进一步尖锐化,导致许多国家大幅提高关税,广泛采用外汇管制、数量限制等手段,阻止外国商品的输入。另外,英国和德国等都加强了奖励出口的政策。在激烈的商品战中,各国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无所不用其极,如采用禁止性关税、外汇战争等。1930年,美国把关税税率首先提升到极高的水平,进口商品的平均税率达52.2%,由此引发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一场关税战。
一、凯恩斯超保护贸易主义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主义对资本主义各国执行超保护贸易政策影响很大。凯恩斯是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在1929年经济危机前,凯恩斯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经济危机后转而推崇重商主义保护贸易政策,认为重商主义保护贸易的政策的确能保证经济繁荣和促进就业,形成了颇具影响的超保护贸易政策理论。
(一)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
国内充分就业是古典自由贸易理论建立的前提,而现在发生的大量失业现象明显不合乎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二)扩大有效需求的目的在于缓和危机和减少失业
一国的就业水平由有效需求决定,国家应干预经济生活,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刺激有效需求,而贸易顺差可以提高国内的有效需求,缓和危机和增加就业。
(三)投资乘数理论
为了证明增加新投资对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好处,凯恩斯提出了投资乘数理论。投资乘数理论反映了投资增长和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之间的依存关系。
投资乘数理论是指新增加的投资引起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从事生产资料生产的人们(企业主和工人)的收入增加,收入的增加又引起他们对消费品需求的增加,进而引起从事消费品生产的人们的收入增加;如此推演下去,结果,由此增加的国民收入总量会等于原增加投资量的若干倍。
乘数(即倍数)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增加的收入中有多大比例用于消费,有多大比例用于储蓄。
投资乘数理论的计算公式是:
乘数(K)=1/(1-边际消费倾向)
其中:边际消费倾向=0——增加的收入全部储蓄,则国民收入不变;
边际消费倾向=1——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则国民收入无限大;
国民收入的增加额(ΔY)=乘数(K)×投资的增加量(ΔI)。(www.daowen.com)
(四)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凯恩斯的支持者马克卢普和哈罗德等人据此建立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的含义为: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有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进口则和国内储蓄一样,有减少国民收入的作用。只有当贸易为顺差或国际收支为顺差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提高国民的收入。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例如,商品和劳务出口→相应出口产业的收入增加→消费增加→引起其他产业生产增加→就业进一步扩大→收入增加……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因此,为保护国内就业,实现贸易顺差的目标,国家应对外贸进行干预,采用财政政策,增加公共投资和政府开支,保护贸易顺差,以促进就业和产出的增加。
二、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贸易保护主义相比,超保护贸易主义有以下特点:
(1)保护的对象扩大了。不仅保护幼稚工业,而且保护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
(2)保护的目的变了。从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到着重于垄断能力的加强。
(3)保护的战略方式改变。从防御性地限制进口到进攻性扩张国内外市场。
(4)保护的措施多样化。保护措施不仅采用关税,而且还有各种各样的奖出限入措施。
这个阶段的保护政策成为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成为攻击而不是防卫的武器。因此,这种保护政策被称为超保护贸易政策。
三、对凯恩斯超保护贸易主义的评价
凯恩斯主义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性,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但凯恩斯主义片面强调对外贸易顺差对增加国民收入的作用,如果各国都减少进口,那么一国出口量的增加就无法实现,可能导致国际上各国过度的强调出口而限制进口,导致关税或其他贸易保护手段的日益盛行,最终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