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所提,当生产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在雄厚实力和利益驱使之下,生产制造企业就会走向销售渠道内部化。
直营店、经销商管控、固定的战略合作的销售终端,都是销售渠道内部化的方式。在我国,有很多行业已经完全实现销售渠道内部化了,比如大型家用电器。
但与此同时,仍然有大批量的产品比较依赖专业市场的贸易平台。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我国,品牌与非品牌不是流通渠道的决定者,而是基于以下几方面作出的选择:
关注不同产品的销售渠道选择就会发现,产品特征与销售渠道关联重大,选择怎样的渠道其实有其必然性。依据产品特征,如耐用消费品、大件消费品以及高价值消费品,其销售及物流配送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还有一定的售后服务流程等,而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简单。这一类型的产品通常都会进入渠道自有化和固定化,也是最容易实现品牌垄断的产品。又如,大型家用电器、珠宝类产品。这一类产品进入开放的自由市场交易的风险太高,无法实施,因此只能建立自有销售渠道或者与品牌渠道商合作。(www.daowen.com)
而与此相反,那些易于运送、交易简单、产品单价不高、日常反复使用的产品,则更容易出现在市场交易区。包括一些无法作出清晰的品牌标志的原料及土特产品,似乎天然适合市场交易。比如,原材料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就天然存在于专业市场的业态里。
不仅如此,从制造企业的角度来看,销售渠道内部化在中国任重而道远,与欧美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差距。原因就在于,中国商品与国外商品的品牌价值内涵不同。一部分中国商品的品牌仅仅是达到一定的知名度,也就是投入了多少广告的问题,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缺乏时间沉淀之下的市场和消费者检验。没有经历市场检验的品牌,其产品生命力及企业能否长久存续都存在问题,就不可能实现产品的规模化、垄断式生产。如果规模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则销售渠道内部化成本就会过高,企业也就无法选择这条营销渠道了。
总之,要实现销售渠道内部化,我国还有相当长的路需要走。而专业市场是最能体现自由贸易的开放式平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在生产流通体系中存在着巨大的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