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优化农田水利资助与激励政策

优化农田水利资助与激励政策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新财政补助方式,最大化发挥新设立的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规范化的“以奖代补”制度,充分调动农民投工投劳修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如允许水利工程产权划转、承包经营、长期出租、以奖代补、转让水权、税收减免、价格补偿等资产、财政、税收、价格等产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阶层和用水户等相关利益者共同投入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优化农田水利资助与激励政策

1.整合财政资源,改变补助方式,加大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建立可以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惠农”长效机制

近几年,为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的补贴与支持的力度逐年加大。但是,这些财政资源并没有很好的整合起来,有重点地解决影响农村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问题,其结果是有限的财政资源被低效利用。如黑龙江省2004年实施粮食补贴和良种补贴17.9亿元,但具体发到每个农民手中是平均每亩18元,这每亩十几元的补贴对农民来讲是微不足道的,但如果集中起来用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却可以让农民长久受益。调研组所到的大多数地区的许多县、乡、村干部和农民用水户都明确表达了类似的意见和观点。普遍认为把各种补助集中使用比直接分散发给农民,支农的效果更好,资金的利用效益更高。因此建议今后中央和各级地方财政的支农资金不再分散使用,必须经过统筹和规划,明确近期重点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集中使用,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改革投资体制,提供政策优惠,建立以国家投入为主,社会各阶层和用水户等相关利益者共同投入的多层面、多渠道的新的农田水利投资体制

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国家必须加大对农业灌溉工程和设施的投入力度,才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是,从目前国家的财力看,完全依靠国家的投入来解决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难度比较大,因此,必须从三个方面改变现有的投资体制:(www.daowen.com)

(1)建议中央政府在已经开展的末级渠系改造试点的基础上尽快开辟农业末级渠系改造的专项投资渠道,同时增加对大中型灌区的更新改造投资。

(2)创新财政补助方式,最大化发挥新设立的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规范化的“以奖代补”制度,充分调动农民投工投劳修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3)必须尽快出台鼓励社会资金和用水户投资农田水利建设的优惠政策。如允许水利工程产权划转、承包经营、长期出租、以奖代补、转让水权、税收减免、价格补偿等资产、财政、税收、价格等产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阶层和用水户等相关利益者共同投入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