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缓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影响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国内外经验表明,有多种减缓对生态环境影响和修复河流生态的措施,但必须有针对性,因地制宜,同时又经济合理。葛洲坝水利枢纽建设采用了人工增殖技术,缓解工程对中华鲟等珍稀鱼类的影响。美国在哥伦比亚河流域除了修建过鱼设施,还针对局部河段仍然存在的过鱼效果不理想的局面,进行鲑鱼和鳟鱼人工增殖放流或实施机械转运。另外,采用胶凝砂砾石坝减少当地材料用量、采用气垫式调压井减少植被破坏、建立野外多自然河流试验研究基地、用生态大型灌区替代常规的混凝土渠系,以及修建生物廊道,恢复岸坡植被,建立人工湿地等,都是保护生态的有效措施,国外都有大量的实践经验。
我国在河流生物物种的保护目标和保护手段方面目前存在很大差距,还没有一套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网,没有一套完整的各大流域及其重点河段的保护鱼种及水生物规划,也没有成熟的技术手段和工程经验,因此没有一套相应的保护策略和保护办法,规程、规范在这些方面欠缺的内容也比较多。这种局面与目前的工程建设需求不相适应,其结果要么是工程规划建设对需要保护的目标考虑不周,针对性不强,造成实施效果不理想;要么是造成工程投资过大,做不到经济合理。开展环境友好的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和施工技术体系研究并逐步提高保护的能力,需要国家出面组织工程与生态、环境等专家共同协作,不仅确定保护的对象,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还要通过研究给出各类水生物种对水流条件的要求以及达到这些要求所要采取的工程手段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实施的及时性、有效性,并在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基础理论与试验研究,逐步完善环境友好的技术体系,才能获得良好的保护效果,做到经济合理与科学。(www.daowen.com)
建立和推动环境友好的水利水电技术体系是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落实“环境友好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有利于行业健康协调发展。但也应看到建立和推动环境友好的水利水电技术体系,由于问题复杂、涉及的部门多、专业多、所需资金量大,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国家格外重视,才有可能取得明显的成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