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属于战略性资源,政府在能源合作中发挥主导或重要作用,政治关系的稳固是国家间能源合作的基础之一。俄罗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欧洲大陆的终端和能源供给国,中俄两国又同是转型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致力于推动世界多极化与地区一体化,对国内政治、经济改革有着较为接近的看法,双方还确立了“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有着深入的合作,中俄政治关系是稳固并且持续向前发展的。
俄罗斯能源外交的任务是在全球和地区层面,保证长期而稳定的能源供应,以及世界能源市场的可预见性。美国在近15年内的页岩气革命和成功开发带来了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化,欧洲市场急于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严重依赖,且美国计划中的液化气向新兴经济体出口的竞争,以及出于优化出口市场、降低风险因素考虑,必须向东发展,即向中国市场出口更多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有色金属是俄罗斯的明智选择。俄罗斯2003年公布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和2009年出台的《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指出,俄罗斯的对外能源政策将有显著变化,主要变化是俄将加大向亚太地区出口油气的力度和步伐。
预计到2020年,俄对亚太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出口在俄能源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将提高至30%左右,而中国、日本、韩国和印度将是俄在亚太和南亚的主要市场和俄罗斯能源出口的主要增量地区,可用以平衡俄对欧洲市场的依赖,以保障其能源出口贸易的安全并通过增加对华的供给提高石油收入。如2013年与中国再次签订协议,通过东线管道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按照协议,俄方从2017年开始的30年内每年向中国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项目的初步投资成本预计为600亿美元。目前中国每年有380亿立方米的进口管道天然气,这可以降低中国的液化天然气(LNG)进口及其目前支付的溢价。
近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彼此成为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这首先在于双方高水平的政治互信。能源合作是战略性合作,没有良好的政治互信根本无法顺利开展。长期以来,中国对中亚国家坚定奉行睦邻友好和互利合作政策,同中亚五国全部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同四国签署了友好合作条约。这种相互信赖的密切政治关系成为双方能源合作的独特优势。2013年9月中哈签署了关于卡沙甘项目购股确认协议,中国企业得以参与全球近30年来发现的最大油田—卡沙甘油田的开发,使得中国能源企业国际化的速度显著提升。此外,中资企业参与建设的世界第二大单体天然气田—土库曼斯坦复兴气田第一天然气处理厂、中哈天然气管道二期第一阶段巴佐伊—别伊涅乌段都举行了竣工投产仪式,前者为未来土库曼斯坦向中国增供天然气提供了稳定的气源保障,后者为保障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用气,进而扩大中哈天然气领域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www.daowen.com)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的长期国策,对中国来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需要拓展更多的能源进口渠道。毗邻的中亚无疑是中国能源合作的优先选项。这种合作的互补优势和利益的高度契合,给中国同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提供了长久动力和活力。实际上,中国同中亚国家开展能源合作给中亚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仅增加了能源输出国的税收,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国企业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始终积极回馈当地社会,做了大量公益事业。比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捐资500万美元在哈萨克斯坦阿克纠宾为当地二战老兵建造了一幢住宅楼,还专门出资修建了近200公里的铁路。中石油还为当地民众援建了医院、学校、幼儿园以及农业项目,得到哈萨克斯坦人民的高度评价。中国同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不仅给双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还成为中国同中亚地区人民加深友谊的新平台。
当前,中国同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日益深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单纯的贸易形式,拓展到集勘探、开发、加工等上下游一体化合作。合作的领域也在扩大,除油气外,天然铀贸易、开发、加工合作已经起步,双方还在页岩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方面开展合作。中国同中亚国家能源合作的结构更加合理,内涵更加丰富,空间更加广阔。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能源合作将对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共同发展繁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