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区域合作直到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后才开始启动,之后曾在相当长时间里坚持“以东盟为主导,以10+3为主渠道”,获得较快发展,取得显著成果。但伴随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尤其是在经济层面的介入和分化,导致东亚传统合作模式遭遇多层面挑战。
1.框架之争:东亚还是亚太
东亚经济体参与区域合作,应该追溯到1989年APEC框架的启动,部分东亚经济体成为这一框架的发起国或参与者。但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APEC框架因其在金融危机中的无所作为,而让东亚成员严重失望,从而导致APEC框架下的区域合作进程严重受阻。代之而起的是由严格地理意义上的东亚国家组成的“10+3”框架,作为“主渠道”对东亚区域合作产生了直接推动,尤其是在货币金融合作层面。在贸易层面,则以东盟为中心启动了5对“10+1”自由贸易区建设,由此也凸显了东盟的主导地位。但到2005年,“东亚峰会”(EAS)框架启动时,东亚区域合作已经显现出“亚太化”趋向,因为新加入的三大经济体: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已不再是严格地理意义上的东亚国家。而再到后来美国和俄罗斯加入时,虽还保留了“东亚”的虚名,亚太色彩已极其浓重了。此外,APEC重新强化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更使区域合作的传统东亚框架受到亚太框架的强烈冲击。更加严重的是,TPP在美国主导下强力推进,参与进去的东亚经济体越来越多,对东亚传统合作框架尤其是“10+3”的“主渠道”地位的冲击更是空前增大。
2.模式之争:TPP强势来袭(www.daowen.com)
作为东亚经济体尤其是东盟方面对TPP冲击的回应,在东盟加中、日、韩、澳新、印5对“10+1”基础上,于2011年启动了RCEP建设。由此似乎又为相对严格地理意义上的东亚区域合作找到了新的路径。但TPP在美国主导下强调的“高标准”(无论是在自由化目标,还是在谈判方式层面),又使新启动的RCEP及以往达成5对“10+1”自由贸易协议的“低水平”遭遇严峻挑战。面对美国通过强力推进TPP和TTIP引领的新一轮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创新,受经济发展程度和体制开放水平所限,东亚经济体尤其是东盟落后成员遭遇到区域合作模式的严峻挑战。[10]面对TPP和TTIP引领的新一轮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创新,多数东亚经济体,尤其是发展水平低下的东亚经济体遭遇两难困境:若仍坚持以往合作模式的低水平,则很难跟上提升后的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若勉强跟上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则会使国内市场和产业遭遇强烈冲击。
3.主导之争:美国重返之后
东亚传统的区域合作模式始终强调和坚持“以东盟为主导”,这是由东亚地区特殊的政治经济格局所决定的。如中国、日本等区域大国难以在区域合作战略上达成一致,东盟小国担心在区域合作进程中沦为附庸等。但东盟主导东亚区域合作的确存在一些问题。2013年,东盟10国加在一起仍仅占“10+3”经济总量的13.5%和“10+6”经济总量的11.3%。[11]在此背景下,美国以政治安全层面的“雁型安全模式”和经济贸易层面的TPP加速重返东亚,已使东盟在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受到严峻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