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的提出,是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结合当前经济发展实际进行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发展当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大成果。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必须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对供给进行结构性改革,供需双侧发力,双轮驱动推动经济发展。在本报告统计期间,中国政治经济学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讨,主要涉及两大类问题。一类是供给侧改革的理论源头或理论依据是什么;另一类是为何和如何搞好中国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马克思的供给理论和对供给侧的结构性分析,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方福前提出,马克思从制度或生产关系的高度,揭示了决定总供给和总需求规模及二者实现平衡的生产关系经济结构和其他必要条件,以及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机制的内在矛盾,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方敏总结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一是生产(供给侧)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作为生产关系变革的改革只能以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标和检验标准。二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把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矛盾归结为特定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
肖林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以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供给侧改革,它更具体系性、综合性和全局性。逄锦聚、方福前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培育形成新的增长动力,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持续发展、更高水平的发展,改善我国以产业结构为主的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以满足人民的需要。谢地从微观、中观、宏观及国际经济四个层面分析了经济生活中供给侧面临的主要结构性矛盾,包括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产业结构升级缺乏动力、分配不合理、政府治理能力亟待提升等。(www.daowen.com)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极为复杂的形势,深层矛盾困扰着企业、社会和政府,金碚指出,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政策思路主线,进行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重点的结构性调整。方敏重点强调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防止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采取需求侧刺激性措施的错误政策导向。肖林总结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路径,包括:(1)以要素新供给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2)以制度新供给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从政府管制向市场配置转变。(3)以结构新供给促进以产业结构为重点的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发展转变。(4)以政策新供给来化解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发展环境。(5)加强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协同运用,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赢得战略机遇。此外,邱海平也指出了在强调和注重供给侧改革的同时,必须进一步重视需求侧的作用和需求侧的改革。
表2-21 主题二十一最具影响力论文(按第一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