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探究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卫兴华指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重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重数量发展转为重质量发展。

探究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战略判断集中展现了党的担当精神、为民情怀、忧患意识和进取精神,意涵丰富而深刻。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形势,有关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既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的立场,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理论体系

卫兴华提出,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内涵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应该是针对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不平衡、不充分,就是高端高质供给与高端高质需求不平衡,供给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谢富胜认为,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郝全洪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的深刻内涵,他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是结构性供需失衡,表现为供求低水平平衡与高水平不平衡共存,性质是结构性的,根源是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不高,供给体系和结构不能有效、灵活地适应需求及其结构变化,导致有效供给、优质供给、中高端供给不足,无效供给、低端供给过剩。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和进步,但长期存在和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逄锦聚提出在肯定有利因素、把握基本态势的同时,也应正视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新矛盾,他指出这些矛盾是结构性的而不是总量性的,是相对过剩矛盾而不是绝对过剩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主要矛盾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新的阶段性表现。柯健与郝全洪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痛点在供给侧,是由于供给没跟着或跟不上需求变化而升级,传统产能过剩,优质供给有效供给能力不足,供给结构错配严重。我们要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准确地把握和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发展的基本规律。卫兴华指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重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重数量发展转为重质量发展。谢富胜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发展的不充分,解决发展不充分应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解决生产不充分的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刘铮提出了解决不平衡发展问题的战略构想:(1)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解决城乡不平衡发展问题。(2)实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解决区域不平衡发展问题。(3)打好精准扶贫的决胜战役,解决贫困群体的脱贫问题。(4)实施供给侧改革以及创新战略,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总之,为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致力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战。(www.daowen.com)

表2-19 主题十九最具影响力论文(按第一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