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的成功取决于充分的准备。在每次线下活动前,都有如表5-8所示的10个细节需要细致准备。
表5-8 活动准备的10个细节
(续)
表5-9中的10个细节是一环扣一环的。例如,序号1的“确定活动组织者”是活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城市负责人或群主要确定一次活动的组织者时,首先需要从做活动的目的出发,来评估合适的人选,同时,要避免选择保姆型的群员做活动组织者,因为这样的人喜欢事事亲力亲为,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参与者的积极性。很多时候,我们提醒活动组织者要尽量让群员来做志愿者,如果有伙伴提出“大家都没时间做志愿者”时,我会问“您沟通了哪几位呢”。这时对方的回答通常是:“我觉得大家最近都忙,可能没有时间,反正我最近有空,顺手就做了。”由此可以看出,并不是大家没时间做志愿者,而是活动负责人没有去沟通。没有去沟通的原因,可能是觉得自己有时间,顺手就做了,也可能是不知道如何去沟通,毕竟之前没有交流过。针对前者,我们需要让对方知道,请群员参与是线下活动持续发展的基础,否则当活动组织者忙起来时,线下活动就无法开展。趁现在自己有时间,多去跟群员沟通,通过活动发掘积极成员作为以后活动开展的骨干人员,这才是活动组织者最应该去做的事情。针对后者,就需要提供一些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让其有信心,也有能力去进行志愿者沟通和协调。
表5-8中序号8为“地址发送”而非“地址发布”,这不是笔误,而是沙龙多年线下活动组织的宝贵经验。例如,深圳的一次线下活动,活动回放的合影中显示23人,而苏平老师收到的通信录上只有14个人的信息(沙龙的线下活动规范要求:每次活动后的通信录,要同时抄送给苏平老师)。于是,苏老师就找活动组织者和部分参加的群员了解情况。结果发现,通信录上没有出现的人均未按照要求填写报名信息,为空降人员。到达活动现场后,这些人不理会志愿者签到的提示,只顾着发名片。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这些人对活动内容没有太大兴趣,精力放在推销自己。当然,这些人也不会去跟帖完成5-3-1作业。虽然活动组织者一再提醒,但还是给14位参加者带来了不佳的感受。尤其是五位第一次参加沙龙活动的新群员,虽然表达出了对活动内容的肯定,同时也对被空降者影响的活动氛围感到失望。在后续的活动中,这五位中的两位再也没有出现过。其实,类似这样的案例不少,虽然严格规定,但不少活动组织者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导致了类似的问题出现。(www.daowen.com)
为了避免其他社群活动重蹈覆辙,特别提示:学习型社群的线下活动,建议不要在报名广告里出现活动的具体地址。同时,在活动前发送地址时,不管是用短信、微信还是QQ、电子邮件等方式,建议只发给完整填写了报名信息并已经确认成功的报名者。这样做,有以下三个目的:
(1)避免空降人员参加。网上有很多活动报名广告中都有活动地址,而且没有活动报名截止时间。这样做,组织者可能是希望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活动,但从活动组织和内容价值的角度来看,就有不少弊端了。例如,可能有未报名者参加,导致参加人数无法在活动前精准统计,给活动组织和后勤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些未报名参加的人是否真的对主题感兴趣,组织者无法获得这些信息,也就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对整个活动的质量可能会有影响。如果空降人员是出于推销自己或其他目的,对活动本身的氛围和质量也有负面影响。作为学习型社群的线下活动,一方面要创造高质量的内容,让参加者的价值最大化;另一方面作为社群的名片,也应提升社群的影响力。空降人员的加入,对这两个目的的达成都造成干扰和阻碍。
(2)确保所有参加者均能收到。只发给报名者的做法缩小了对象的范围,也便于信息发送后的确认和跟进,从而确保所有参加者均能收到。
(3)活动前暖场。当参加者收到自己专属的活动地址、路线图等信息时,会感受到组织者的用心,产生亲近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到达活动现场时的陌生感。再加上接待和签到志愿者的指引,群员可以快速熟悉环境,促进活动正式开始后的参与度。
通过报名和发送地址的双重关卡,确保来的人都是真正对活动主题有兴趣并愿意学习和成长的人。通过活动,输出高质量的内容,将每个人的收益最大化,从而扩大社群的影响力。
综上所述,线下活动准备的10个细节,主要是围绕着“找对人,做对事”展开。其中,“找对人”包括找对活动组织者、找对分享嘉宾、找对参与者;“做对事”就是为了实现线下活动目的,所需要做的各种事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