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决策”是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社会频发商业欺诈、贿赂等非伦理事件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此后企业管理者开始重视组织及个体在面临伦理问题时的行为表现,逐步兼顾决策者的道德责任,将伦理决策纳入决策过程,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追求利润和遵守道德的协调统一。与普通决策不同的是,包括决策者在内的伦理决策主体会对备选方案进行伦理判断、伦理评估并涉及情感道德因素。早期研究主要通过个体变量及组织变量探讨伦理决策行为,“道德强度”概念的提出推动了伦理决策领域的研究,随后逐渐形成伦理决策研究的四大流派。学者逐步建立伦理决策关系模型并采用实证研究对伦理决策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积极的探索,以决策者的复杂心理活动为依托,构建伦理决策过程模型,不同种类的过程模型基于各自视角对伦理决策的不同层面展开阐述及分解。决策个体如何搜寻过滤和解释信息、对伦理意识及伦理意图的极大关注、中国本土化的伦理决策研究等方面成为后续研究的主要趋向。
近年来,伦理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重点关注道德强度、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及领导者风格对伦理决策的影响,并对各个因素进行细分,指出细分的各个因素对伦理决策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影响,以及影响水平是否显著。这些影响因素突显出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的冲突与协调,道德要求与组织利益最大化的平衡博弈,涉及个人与他人或组织在群体关系上的处理。新的研究趋势主要是将权威观点、组织伦理风气作为影响个人伦理决策的变量,重点关注个人道德发展阶段与组织特征的关系。伦理决策的关注对象逐步拓展到企业、营销、消费者、企业员工等方面,“伦理想象”等新的伦理决策工具也被纳入伦理决策研究中,主要探析这些工具对伦理决策的影响效应,这对中国本土化伦理决策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充分的参考空间。截至目前,西方伦理决策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及研究方法,趋向于从具体行业背景出发探讨伦理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包括伦理决策的界定及过程、伦理决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跨文化比较及伦理决策的理论模型构建等,验证了个体、组织与情景变量对伦理决策行为的影响效果。
反观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实质表现为道德性组织的各类企业跨越到另一个极端,盲目地以个体或组织的利益最大化为绝对目标,企业的败德行为导致企业破产,也使社会付出惨痛的代价,此类教训屡见不鲜。在此背景下,为应对屡屡出现的企业伦理决策问题,稳步提升企业伦理,中国本土化伦理决策研究逐步展开,已有西方伦理决策研究为我国本土情境伦理决策的实证研究、伦理决策的实践机制及心理机制、寻求更多的解释变量提供了参考依据。(www.daowen.com)
基于以上分析,本章从参与决策的多层级决策主体对项目群管理系统进行伦理决策分析,论证道德强度、个体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对项目群管理者伦理决策的影响,使项目群管理者能识别其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增强其伦理敏感性,提高伦理决策技能,对于解决管理诚信缺失、保证决策信息真实可靠具有积极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