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实施军工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路径

实施军工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路径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新时代军工文化教育,要按照正确的方法系统开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旗帜鲜明反对虚无主义。实施军工文化教育,要把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应用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顶层设计上,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具体实践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教育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确立其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的灵魂地位。

实施军工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路径

实施新时代军工文化教育,要按照正确的方法系统开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旗帜鲜明反对虚无主义。

1.马克思主义教育

习近平同志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培养新时代军工人,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这是传承发展军工文化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深化,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要体现理论性、时代性和科学性。实施军工文化教育,要把战略思维和系统思维应用到马克思主义教育的顶层设计上,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和具体实践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教育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确立其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的灵魂地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其建设成效,关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关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在新时代,我们应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现实着力点,不断推动其发展繁荣,按照理论体系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使其建立在科学认识上。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体现理论性、时代性和科学性:一是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基层,进大众、进头脑,不断完善内容,及时跟进、反映、彰显、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二是要保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近现代史、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人民军工发展史等教育内容的系统、耦合与连贯,从不同的角度教育帮助军工人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新时代军工人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新时代军工人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同志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系统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要直面问题,把握整体性、持续性和透彻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要落到研究我国发展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要做好经典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贯通性研究与教育,对马克思主义从经典到当代的发展进行一以贯之的整体性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继承的同时,更突出地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并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去,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把握持续性要从立德树人,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出发,结合新时代军工发展需要,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基础上,持续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一是要在关注现实问题与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育;二是要做好马克思主义教育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工作,要处理好教育整体性与分众性关系,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不同专业背景、原有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基础、个人学习理论的兴趣状况等影响要素,以更好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的整体视野,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处理好方法多样性与理论透彻性关系,积极创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融入能够吸引教育对象的各种教学手段,采取专职和外聘等方式建设开放式教育队伍,让教育活动鲜活生动起来。把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整体性、持续性和透彻性,在吸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学术成果过程中,吸纳中国军工文化研究成果,不断使马克思主义教育深入人心,使军工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先进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中去。

2.反对虚无主义

中国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发展环境,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需要军工人旗帜鲜明地反对虚无主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虚无主义包括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等的表现。

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研读历史,需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切从客观历史事实出发,将单个的历史事件放入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去研读和理解,而历史虚无主义强调个体性叙事,通过对个案的展示,用个体历史的细节研究来演绎整体历史,通过否定历史主体,颠覆唯物史观。历史虚无主义是历史唯心主义。应该看到,这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从纠正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从诋毁新中国的伟大成就发展到否定中国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从丑化、妖魔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发展到贬损和否定近代中国一切进步的、革命的运动;从刻意渲染少数中国人的不文明行为,发展到否定五千年中华文明,等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别有用心人的操纵下,时而泛起,危害至深,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历史虚无主义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一些人不但歪曲近现代中国历史,而且对我们伟大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也恣意抹杀。在他们看来,我们的民族不仅“愚昧”“丑陋”,而且充满“奴性”、安于现状、逃避现实等,一个民族的精神被矮化、丑化,优秀的文化和文化传统被否定、抹杀,民族独立的历史被嘲弄、糟蹋,这个民族是强大不起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这是近代中国的历史性选择,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具有极大的凝聚力。中国人民行进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70多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极度贫弱、任人宰割的旧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令世人举世瞩目的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引以为豪的伟大成就。然而,历史虚无主义者以阴暗、仇恨的心理看待人民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他们把党和共和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加上“左”的罪名;他们利用党和共和国所经历曲折,把错误无限扩大、上纲上线,借以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这一历史的主体。他们否定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散布社会主义失败论,颠倒是非,混淆视听。如果听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动摇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摧毁近代中国苦苦追求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历史虚无主义不但颠倒了历史,而且也搞乱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的历史观对于人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关系极大。对历史的颠倒,必然会导致是非、美丑、荣辱标准的颠倒。这种是非判断标准的颠倒,会在社会上造成极大的思想混乱,而社会思想混乱进而就可能会造成政治上的动乱。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否定和颠倒历史大行其道,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到全盘否定列宁和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说得一无是处,这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汲取。敌对势力从来没有放弃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企图,他们一方面以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渗透为主要形式,渗透、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模式、经济模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培养对于西方的盲目崇拜;另一方面,通过丑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妖魔化社会主义制度。(www.daowen.com)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历史虚无主义企图从根本上动摇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国之本和强国之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攻击的主要方向,就是诋毁和否定中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而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如果人民革命这个前提被否定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终于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些基本原则已为我国的宪法所确认,成为维系国家团结和奋进的政治制度和原则立场。同样,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为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因此,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各种怀疑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实现中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基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之治”,我们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实现历史使命。

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将是一个长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揭穿历史虚无主义制造的种种谎言和迷雾,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维护中国革命的伟大成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一,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全面、系统、发展地研究历史和现实,既要给历史研究宽松的环境,也要将真实历史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正史以正人心,对历史虚无主义给予毫不留情的批判,揭露其真实诉求,不给历史虚无主义预留生存空间。第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总结和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全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侵略有功论”“中国文明西来说”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给予有力回击。第三,在改革开放发展中,要防止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和敌对势力的渗透,练好内功,防止上当,警惕某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扮演起“和平演变”代理人的角色。第四,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为历史虚无主义存在和发展提供思想空间。第五,必须充分重视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不但要引导历史研究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而且要督促和引导网络和新媒体采取自律措施,杜绝歪曲历史和丑化英雄等支持历史虚无主义的事情发生,保障社会主义文化传播,唤起青年人认真学习历史、正确认识历史,热爱祖国,献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去。

3.创新军工文化教育

中国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加需要创新军工文化教育,需要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研究、探索和践行。

红色文化是传家宝,新时代创新军工文化教育,需要围绕红色文化记忆的当代价值来展开。文化记忆是以关于集体起源的历史文化为记忆对象,目的是要论证集体现状的合理性,从而达到巩固集体的主体同一性的精神活动和传承实践。文化记忆的传承遵循着特定形式和系统展示方式。近现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形成了内涵丰富、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包括人民军工文化。红色文化记忆是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形式,包含两个层面:外显符号和内在意义。红色文化记忆以红色文化体系作为记忆的主体,以一系列革命文献、革命遗址、文学文艺作品、革命歌曲和文物、纪念地、革命根据地、重要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仪式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价值理念和制度规范等文化系统为载体。这些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革命、代表了革命政权和共产主义信仰、代表了革命者为人民谋幸福的流血牺牲、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这些记载了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经历的不幸与苦难、光荣与梦想,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紧密联系,构成了中国人民近百年的集体记忆。

新时代深化红色文化记忆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红色文化记忆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成功经验的历史积淀,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有着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在当前世界经济文化融合与冲突并存的时代,深化红色文化记忆,对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坚定新时代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特色、增强价值认同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深化红色文化记忆可以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红色文化记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深刻印证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必然性、政治正当性、现实合法性和发展成就性。深化红色文化记忆既能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虚伪性和反动目的,更能正本清源,破除历史虚无主义之弊。第二,深化红色文化记忆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同志一直强调要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并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红色文化扎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之中,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近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经验结晶。深化红色文化记忆可以振奋中国人民的精神,让中国文化勃发新的生机,成为中国文化自信的坚固底色。第三,深化红色文化记忆能够极大彰显中国特色。红色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绽放出中国特有的风采,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改革开放精神及“两弹一星”精神等。深化红色文化记忆能够全面彰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近代以来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轨迹。这一历史轨迹在近代世界历史上是中国独有的,由此造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也成功谱写出人类历史文化记忆的独特篇章。第四,深化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价值认同。红色文化记录了中华民族近现代百年的历史沧桑,展现了自1921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价值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致力于寻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宏伟画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到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历史过程。深化红色文化记忆可以通过唤起、重现、固化和刻写等方式,立足当下,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传统进行弘扬。深化红色文化记忆的核心内容就是增强对中国共产党价值理念的认同,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的自觉,弘扬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的伟大民族精神包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

深化红色文化记忆,新时代要有新举措。人们的记忆并非一成不变,红色文化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淡化,其价值功效因此而受到影响。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化红色文化记忆,需要方法得当、措施有力。一是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记忆的符号资源。红色文化记忆作为特殊的“历史积淀”,不是纯粹的历史回顾,更不是简单的信息复制,而是一种价值符号的传递。红色文化记忆的符号资源非常丰富,如庄严神圣的嘉兴南湖红船、雄伟壮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慷慨激昂的入党誓词、具体生动的各类革命教育基地等,都是需要充分挖掘、保存和妥善利用的珍贵符号资源。组织红色旅游、重温入党誓词、观看红色文艺作品、举行升旗仪式、举办革命传统讲座等,都是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记忆符号资源的好方式,应予以大力鼓励和支持开展。二是要注重发挥红色文化记忆的情感效应。理论学习、以理服人固然重要,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之效果也绝不能忽视。情感是人们价值观形成统一性的基础,与理论学习相比,情感教育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情从实事求是中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英雄人物事迹,是进行情感教育的最好素材。以多种方式大力宣传英雄人物事迹,就是深化红色文化记忆,强化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最佳实践。三是要大力强化红色文化记忆的场域体验。场域体验是深化红色文化记忆的重要形式,它主要通过还原历史情节和历史场景,使人们的共同记忆在不断重复中得到固化,从而由“让我这样记忆”转化为“我要这样记忆”。强化红色文化记忆的场域体验形式多样,如参观革命战争时期的遗迹遗址、重走长征路、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听老前辈口述创业历史等。在亲自体验中,将蕴含伟大历史经验的场域观感,内化为个体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认同,并外化为实际行动,实现知与行的合一。四是要恰当融合红色文化记忆的时代元素。红色文化记忆蕴含着优质的社会主义文化基因,直接表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具有跨越时空的宝贵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在兼顾红色文化价值本真的同时,结合新时代新形势,融合时代元素,将红色文化记忆融入现代社会智慧成果之中,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增强红色文化记忆的时代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