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军工文化典型案例研究

军工文化典型案例研究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军工物质文化的典型包括军工产品、企业形象和军工先进人物等。军工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国力的象征,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重器,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实例和文化精神财富。中国的航天产品是中国军工产品的重要代表,航天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和标志之一,进入空间的能力是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军工文化典型案例研究

军工物质文化主要表现为国防科技工业对于社会的贡献,有形表现在高新技术引领科技进步、国防建设守护国家安全、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形象塑造精神榜样等方面,主要通过典型物态表现出来。军工物质文化的典型包括军工产品、企业形象和军工先进人物等。

1.军工产品

军工物质文化最为显著的代表是军工产品,包括核、航天航空兵器船舶电子等行业产品。军工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国力的象征,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的重器,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实例和文化精神财富。

中国的航天产品是中国军工产品的重要代表,航天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和标志之一,进入空间的能力是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运载火箭是目前人类克服地球引力、进入空间的唯一工具,是发展空间技术、确保空间安全的基石,是实现航天器快速部署、重构、扩充和维护的根本保障,是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的载体,是国家空间军事力量和军事应用的重要保证,是国民经济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确保安全、可靠、快速、经济、环保地进入空间,推进太空探索技术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程,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目标。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长征运载火箭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开始,长征火箭已经拥有退役、现役共计4代17种型号,包括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长征九号等,及其各型号自己的系列产品。截至2018年11月20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飞行292次,发射成功率达到95.21%。2019年5月,长征十一号火箭实现了海上发射,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海上发射火箭的国家。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成为世界品牌。东风系列导弹包括我国一系列近程、中远程和洲际弹道导弹,从东风-1、东风-2到东风-3导弹,从东风-4、东风-5、东风-11、东风-15到东风-16,从东风-21、东风-31、东风-27到东风-41,打击覆盖面和性能不断提升发展。我国有了东风系列导弹就真正具备了战略威慑和洲际打击能力。我国的“神舟”飞船、“嫦娥”探月器成为中国探索宇宙的可靠重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成为我国第一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空间基础设施。

中国歼击机系列是用于在空中消灭敌机和其他飞航式空袭兵器的军用飞机,是取得制空权的重器,从歼-5、歼-6、歼-7、歼-8,歼-10、歼-11到歼-15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到具备远距离超视距攻击能力和强大的对地、对海打击能力的歼-16,到中国第四代双发重型隐形战机歼-20和第四代双发中型隐形战斗机歼-31,中国歼击机的研制逐步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与此同时,我国的轰炸机、大型军用运输机、直升机无人机、教练机等也向着世界先进水平迈进。同样的,以世界先进水平的主战坦克、驱逐舰、雷达等为代表的中国军工的兵器工业产品、舰船工业产品和电子工业产品等,与核工业产品、航天工业产品、航空工业产品一起实现着国防科技工业的神圣使命。与此同时,国防科技工业的“军转民”产品,融入着军工文化的基因,成为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高质量产品,赢得了军工制造的美誉。

2.军工企业形象

中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主要由军工企业、科研院所和院校等组织构成,随着军工科研院所企业化改革,军工企业成为国防科技工业的主要组织,其形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成为军工文化的重要形象代表。军工企业形象是外界对军工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是军工企业状况的综合反映。中国军工企业形象的形成是在对军工管理和军工产品等广泛印象的基础上,加入人们的判断,进而形成的具有内在性、倾向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公众态度,并在多数人的肯定态度基础上形成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整体的印象和评价社会公众舆论,并不断传播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认识军工企业形象可以从理念形象、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三个组成因素层面的构成因素、表现要素、内在气质和外在表现等整体透视军工企业形象的丰富组成。

军工企业理念形象是由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发展目标、经营战略、企业道德、企业作风等构成的企业形象表征,反映着企业形象的内在气质,是企业形象的最深层次、最核心的部分,它决定着行为形象和视觉形象。视觉形象是最外在、最容易表现的部分,它和行为形象都是理念形象的载体和外化。行为形象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它是理念形象的延伸和载体,又是视觉形象的条件和基础。军工企业注重理念形象建设,把人民军工精神融入其中,形成了鲜明的企业理念形象。军工企业行为形象是由企业组织及组织成员在对内和对外的生产经营管理及非生产经营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员工素质、企业制度、行为规范等因素构成的企业形象表征。对内行为包括员工招聘、培训、管理、考核、奖惩,各项管理制度、责任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企业风俗习惯等;对外行为包括采购、销售广告金融公益公共关系活动。企业视觉形象是由企业的基本标识及应用标识、产品外观包装、厂容厂貌、机器设备等构成的企业形象表达。其中,基本标识指企业名称、标志、商标、标准字、标准色;应用标识指象征图案、旗帜、服装、口号、招牌等;厂容厂貌指企业自然环境橱窗、办公室、车间及其设计和布置等。军工企业形象的具体表现要素通过实态和虚态而显现:一是军工产品形象,这是指军工产品的质量、性能、经济指标以及设计、外形、名称、商标和包装等给社会的整体印象,它是企业形象的重要实态;二是员工形象,这是指员工整体表现出的服务态度职业道德、进取精神以及装束、仪表等精神面貌给社会的整体印象;三是环境形象,这是指企业内部成员,特别是企业领导希望外界对本企业外观所持的印象,如厂容厂貌和各种标志等环境,在主观上,也是企业主动设计的自我期望形象;四是公共关系形象,这是指企业在社会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努力,留给用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内部员工等企业关系者对企业整体的主观印象,如履行社会责任等表现,是在外界中留下的对企业现状的实际形象显现。军工企业形象通过内部共同践行和外部感受,而得到社会认同,成为军工人和公众的自豪与骄傲。

军工企业形象越来越成为军工文化发展的显示度。如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成立以来,构建起了集团文化体系,即以集团宗旨理念为核心的理念体系,以“六统一”(统一的集团公司战略、集团宗旨理念、公司名称和司徵、司旗、司歌、标准字和标准色)为核心的形象识别体系,以员工素养为核心的行为规范体系。这一体系规范了集团文化建设的框架和核心内容。集团宗旨:航空报国,强军富民。集团理念:敬业诚信创新超越。集团文化建设过程中,航空工业以“上好一堂文化课”“敬业”主题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穿工装唱司歌等为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集团文化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在全行业推进集团文化示范单位认证工作,大力弘扬吴大观精神和罗阳精神,打造了一批航空工业不同类别人员、不同职级的群英谱,形成了航空工业独具特色的“星文化”。通过不断加强集团文化创新与实践,内强员工素质,外塑集团形象,增强集团凝聚力,提高集团竞争力,为把航空工业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提供强有力的价值引领与文化支撑,实现了集团文化与集团战略的和谐统一、集团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集团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

3.军工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走向世界舞台的必然要求。中国军工文化产业是国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中国军工文化将军工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不断辐射融入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中,并从中形成军工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是将军工文化中的核心价值取向融入社会文化产业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国家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军工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的组成部分,是最优秀、最精华的部分,做好军工文化元素的输出,不断将军工人的价值观、军工产品的生产服务的精华,输入社会文化产业链之中。过去有《吴运铎》,改革开放以来,后有《钱学森》《吴大观》《军工记忆》《大山里的建设者》等歌颂模范先进人物、英雄群体和军工建设者的文化作品,新时代有新需要,新作品不断出现。文化产业属于高附加值、高回报产业,一个故事、一个人物形象可以转化为出版物、影视作品、动漫游戏、舞台演出等系列衍生品,只要消费者认可,就能在社会与经济收益上产生叠加效应,实现一次投入、多次转化、深入人心、持续回报。进入新时代,继续大力把军工人的价值观推向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影视等艺术创作各个领域,使军工人的作品更多地进入各种媒体,形成一批以军工文化内容为主流的文化产品,可以丰富繁荣我国的文化产业,助推军工文化传承发展。(www.daowen.com)

二是将军工文化与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相融合。红色旅游和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旅游产品新形式。近些年来发展的国防科技工业旅游主要是依托国防科技工业的企事业单位及所实施的重大工程等开展参观、游览、体验等活动,越来越多的军工单位开始注重红色工业旅游,有的军工单位还设立了开放日,利用自己的品牌效益吸引游客,同时宣传军工精神,也使自己的产品家喻户晓,许多项目获得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军工文化与红色旅游、工业旅游相融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航天产品研制、发射中心等撩开了神秘的面纱后,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其展示产品的过程,既对游客广泛开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又激励游客把爱国热情化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具体行动;人们在熟悉了解运载火箭和卫星等基本知识的同时,会对军工文化有所认知,也会对从事航天科技工业的科技人员肃然起敬。

三是将军工先进科技元素与社会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文化产业以创意为动力、以内容为核心,其发展主要依靠精神成果、智力和科技投入,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低,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具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特性。文化原创力是文化产业的生命线,将国防科技工业的先进科技元素与社会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可以充分利用军工技术的科研成果、手段、方法、思路,将其融入社会文化产业发展之中,突出高技术、高智能特征,提高文化产品生产和文化服务手段的科技含量。在数字化装备、网络化系统、多媒体技术等领域,军工人与有关部门协同攻关,发挥军工人才技术优势,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了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产生了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供了科技创新后盾。

四是军工文化人自觉承担发展军工文化产业的重任,逐步实现通过发展军工文化产业来推进发展军工文化。多年来,在国防科技工业系统已形成了一批军工文化工作队伍,其中不乏高水平的文化人才,从事着军工领域的报纸、期刊、出版、广告、会展、影视、艺术团等军工文化普及工作,这些工作正在积极创造条件,按照国家文化产业的定位,不断把军工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发挥军工文化的更大社会价值。

4.军工文化教育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军工文化教育,在国家层面设立了建军节和“中国航天日”等。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同志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做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设立“中国航天日”,就是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激发全民尤其是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强大力量。开展军工文化教育是中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光荣传统,在军工企业、科研院所和院校都把开展军工文化教育作为思想教育、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国家、集团公司、地方政府及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许多教育基地,其中有的已经成为著名的教育基地,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军工文化教育良好生态。通过课堂讲授,信息技术运用,组织去红色景点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博物馆等参观学习,可以帮助军工人和广大群众了解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建设文化,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激发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增强对“四个自信”的理解与认同,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开展军工文化教育是军工单位的自觉担当。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享有“国宝”的盛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坐落在绵阳市涪江之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科普教育的场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是我国第一个核科技、武器专题科学技术馆,该馆以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史为主线,囊括当今世界高科技领域,用图片、模型、实物、声像等,生动形象地介绍核能的开发利用、核武器原理、激光武器、高功率微波武器等基本概念和发展前景,展示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创业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精神风貌,展示了我国科技工作者为创造“两弹”强我中华的光辉史篇,宣扬着“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精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学技术馆被评定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青海省西海镇又名原子城,因为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就在西海镇的金银滩草原上。20世纪60年代,一批科技人员隐姓埋名来到这里,当时这里对外称国营221厂、青海矿区等,经过艰苦奋斗先后研制成功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并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1987年,这座封闭了三十多年的军事禁区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中央做出了撤销基地的决定。1993年,基地退役后移交地方政府,青海省将这里命名为西海镇。2001年,青海原子城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原子城被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基地由纪念馆、纪念园、爆轰实验场、地下指挥中心、纪念碑等组成。当时的221基地有7个分厂:一分厂负责弹头体加工、铀部件生产、精密加工以及无线电系统的控制等;二分厂主要负责炸药的加工、同步聚焦实验及火工部件的加工和核武器的组装工作;三分厂为机械加工厂,负责翻砂、锻造、热处理以及制氧等;四分厂为火力发电厂,负责给基地供热水、供暖、供电,现在仍在利用;五分厂是水厂;六分厂是爆轰试验场;七分厂是放射化学和中子物理实验场所。现在,彰显不畏强暴、艰苦创业、勇攀登高峰的“两弹”精神和基地精神的示范基地已建成开放,每年有大量参观者来这里亲身感受。

在北京等地建有航天博物馆。中华航天博物馆坐落在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内,是目前中国航天技术最大的展示窗口,1992年落成开馆。展馆是一座雄伟的现代风格建筑,由序厅、主体大厅、高科技应用成果厅、分类系统专业技术厅几部分组成。中华航天博物馆是展示中国航天科技与成就的专业博物馆,是中国航天的对外宣传与展示窗口,曾先后被评定为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年科普教育基地、航天精神教育基地等,并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集体。中华航天博物馆主要分为运载火箭、载人航天、人造卫星、月球探测、火箭发射演示、航天器、中国航天形象、航天集团综合简介、古代航天探测、国际合作与交流、未来航天展望等十多个展示区域。这些展区以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通过翔实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实物与模型,以现代的展示手段生动地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华航天博物馆以高科技手段展示人类航天历程,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科普教育的好场所,为广大航天爱好者搭建了一个关注航天、了解航天、热爱航天的平台,能够激发广大参观者、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树立努力学习航天科学知识长大立志成才报国的决心。

在山西、上海等地建有兵工博物馆和教育基地。山西是我国人民兵工大省,以黄崖洞兵工厂为代表的军工厂群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当地政府企业等联合建设了黄崖洞兵工厂旧址群,这是宣传黄崖洞兵工厂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重要场所。黄崖洞兵工厂旧址群作为开展军工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已经成为社会和军工单位组织新入职员工接受军工文化教育的基地,成为组织开展党团员理想信念教育的基地。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这里会集了一批高级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他们生产的步枪、掷弹筒等年产量可装备十多个团,成为八路军消灭日寇的主要军火生产基地,被誉为八路军的“掌上明珠”,并因为解放战争继续做出的重要贡献被冠以“刘伯承兵工厂”的英名。在上海的航天博物馆、兵器博览馆等国防教育基地,集展示、体验、教育、科普为一体,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科普教育的“大课堂”,对于树立正确的武器观、历史观和对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认识,唤起广大青少年的忧患意识和国防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积极作用。

在军工高校,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军工文化教育。在北京理工大学建有徐特立图书馆等,开展“延安情、军工魂”教育。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有航空航天博物馆,博物馆内各式各样的实体飞机停放在展位上,部分战机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极高文物价值。博物馆集教学、科普、文化传承为一体,是航空航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空航天科普与文化、航空精神以及青少年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重要基地。南京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始建于20世纪末,1992年,曾任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的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馆名,兵器博物馆以“典藏、传承、励学、致用”为馆训,集收藏、传承、教学、科研、陈列、展示、宣传、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旨在以珍贵展品、丰富内涵和独特视角帮助参观者了解兵器发展史,普及军事知识,增强国防意识,促进我国兵器研究和国防人才培养。2009年,兵器博物馆被授予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和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都拥有各有特色的军工文化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军工文化熏陶和科技知识普及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