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设

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设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旗帜,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三湾改编”开始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1924年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使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发动武装起义的共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党开始了建立人民军队的历程。

1.人民军队的诞生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武装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南昌起义与之后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作为这段时期起义中最为重要的三次起义,极大地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掀起了反抗国民党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南昌起义,由于指导上缺乏经验和敌人力量过于强大等主客观原因,最后招致失败,但这次起义的伟大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武装斗争旗帜,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畏强敌、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党首次独立地领导战争和创立军队,对创建人民军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关头,1927年,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召开,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党的最主要任务。会议认为,秋收起义不应再用国民党的名义,而必须用共产党的名义来号召,并应竭力宣传和建设工农政权。“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毛泽东同志改组湖南省委,领导秋收起义。毛泽东同志指出:“湖南秋收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我们党从前的错误是忽略了军事,现在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应实行在枪杆子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9月,秋收起义点燃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开启了土地革命的新局面。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旗帜,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秋收起义开始虽然也以攻占中心城市为主要目标,但受挫后,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把党的工作重点转向农村,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参加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向农村转移途中,由于党组织不健全,部队思想较为混乱。到达江西省永新三湾时,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决定改编部队,建立各级党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党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官兵平等。“三湾改编”开始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从秋收起义建立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作为最高领导机构,到“三湾改编”的“支部建在连上”“营以上建立党委”“党代表制度”(即政治委员制度),以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思想政治工作”“士兵委员会制度”“军队民主制度”等,逐渐形成自己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制度。秋收起义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开始了全党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转移,这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伟大起点,由此而开创的井冈山道路,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里程碑。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开创井冈山道路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把新的革命实践上升为革命理论,逐步从实践上和理论上形成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位一体”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同时,形成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这条道路和井冈山精神代表了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927年秋至1928年春,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多起起义,起义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当时叫中国工农革命军,1928年5月以后,陆续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1937年7月7日,爆发全面抗日战争;8月25日,红军的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1937年9月11日,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活动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十四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集中起来,于1937年10月2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军队坚持东北、华南等地敌后抗日,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解放区各部队陆续改称人民解放军,编成了五大野战军。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军委于1948年11月1日做出《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确定一律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称谓,随后,全军进行了统一整编。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响亮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人无魂,则惰;军无魂,则败。”几乎所有军队军人的基本信条都是忠诚,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忠诚具有特殊的内涵,就是忠于代表中国国家和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这一血脉基因深深印刻在一代代官兵的灵魂深处,是我们这支军队在重大考验面前立于不败的关键所在。正如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

2.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是指1929年12月28—29日中国工农红军的红四军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的第九次全军党代表大会,会议解决了如何把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确定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和从政治上建军的原则,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会议认真总结了红四军建军以来的经验,批判了各种错误思想,通过了毛泽东同志代表前委起草的八个决议案,总称《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其中第一部分是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决议案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个军队必须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思想领导,服务于人民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工具。这个规定,从根本上划清了新型人民军队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从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决议案阐明了军队同党的关系,指出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地为着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批评了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军事不要服从政治,或者以军事来指挥政治的单纯军事观点。决议案着重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并从红四军党组织的实际出发,全面地指出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的办法。决议案在着重强调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又指出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等错误倾向,并且提出了注意提高党员质量,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工作等要求。(www.daowen.com)

古田会议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军队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反对以任何借口削弱中国共产党对红军的领导,必须使中国共产党成为军队中的坚强领导和团结核心。古田会议决议的中心内容强调要重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党的建设和军队建设,即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在农村革命战争的环境中,在党和军队的主要成分是农民的条件下,如何克服来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及其他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影响,把党建设成为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军队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是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根本性问题。古田会议决议明确了: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做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要注意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方法;要求党内的思想和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党内开展批评要防止主观武断和庸俗化,说话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反对互相猜忌,闹无原则纠纷,破坏党的团结。古田会议决议先后在红四军和各地工农红军中贯彻执行,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成为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遵循古田会议决议的原则,军队建设有了伟大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古田会议决议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和建成世界一流军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出发,转战赣南闽西,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1930年9月中国共产党六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决定建立苏维埃中心区,中央临时政府建立在此区。1930年年底至1931年9月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使赣西南和闽西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苏区成立,主席毛泽东。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作为当时全国苏维埃革命的中枢,对统一领导与加强全国苏区和红军部队的斗争及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央苏区内,反动阶级被推翻,人民群众成了政权的主人;深入开展的土地革命,彻底摧毁了封建所有制;经济文化事业获得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得到改善。在中央苏区这块红色土地上,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治党、治军、治国和从事经济、文化建设的经验,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土地法》《关于红军问题决议案》等,明确以中国工农红军作为国家的武装力量。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被迫放弃中央苏区,随中央红军主力长征。1937年9月6日,随着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更名为中华民国陕甘宁边区政府,至此,历时5年零10个月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完成了历史使命。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创建的第一个国家政体,为毛泽东思想形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进行了开创性实践探索。

4.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

1934年10月开始,历经两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转战14个省,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实现了战略转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为开展抗日战争与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这一壮举,是中国工农红军献给世界的英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人留给全人类的恢宏乐章。这一奇迹,不仅在中华民族史册上写下了闪耀光辉的一页,更为中华儿女们留下了长征精神这一宝贵财富。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包含着“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等深刻要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品格的集中展示,也是人民兵工浴火重生、发展壮大的精神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