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提升传统服务业,移动商务服务-行业高端

提升传统服务业,移动商务服务-行业高端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商务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中处于行业高端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而产生的是移动商务服务。移动商务服务是具有高端服务业特征的新兴的现代服务业。移动商务服务是随着移动商务这种新兴的交易模式发展起来的服务,具有极强的现代性和相对密集的知识,所以移动商务服务业是一种兼具现代性、知识性和信息性的高端服务业的典型应用服务业。

提升传统服务业,移动商务服务-行业高端

(一)金融服务业

世界贸易组织(WTO)对金融服务有过相对明确的界定,该组织认为金融服务是服务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指由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有关金融性质的服务。金融服务业从内涵上讲,是指行业的范畴,即提供近乎同质服务或由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等组成金融主体的集合。Gehrig(1998)认为对金融中心形成的影响因素往往就是金融服务业的进入壁垒,其中既存在向心因素,同时也存在着离心因素。Taylor(2003)等通过对伦敦的金融服务业集群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创新性使集聚理论由制造业拓展到了金融服务业。Alessandrini(2009)主要研究金融服务业网络组织空间演化。在经济发展中,金融服务业最为核心、最为本位的作用是为其他产业融通资金以及维持金融体系稳定,更多体现出其产业性质的本能。王鹏(2012)认为商业银行必须加快转型,加强业务与产品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经营模式。林谦(2013)研究了金融资产服务业务与银行经营转型的问题,认为商业银行应制定战略发展金融资产服务业务,建立金融资产服务管理体系和业务支持系统。武晓钊(2013)总结了物联网时代的金融业服务与创新,指出物联网金融服务创新无处不在,可融入所有物联网领域,开辟崭新的金融业服务业务等。张浩然(2016)通过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金融服务业集聚程度的实证分析表明金融服务业有向核心城市集聚的趋势。

(二)研发服务业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产业对技术支撑服务的需求大幅提高,一方面催生出新型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专业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又催生一个新型高端服务业——研发服务业,使研究开发逐渐独立于生产过程,并成为科技研发创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发服务业具有高端服务业的“三高三新”的重要特征,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

Howells(1999)指出研发服务合同的角色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在不断扩展,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从外部采购研发服务,研发服务合同不仅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经济,而且它们的角色也正变得越来越具有战略性。Ehie and Olibe(2010)认为研发服务业需要重点发展“高知识”与“重服务”的研发支撑服务。Forsman(2011)指出研发服务业需要关注市场需求信息,强化精度。Zhang(2012)指出研发服务业是提供研发创新,并为技术转移服务的行业。台湾地区学者王健全(2004)认为,研发服务业是指以提供技术或智慧财产权为主,并支持制造业或相关产业发展的业态,它主要包含工业设计、IC设计(Integrated Circuit Design,集成电路设计)、合约研究组织、信息服务业、技术鉴定与电子商务等。张士运、李功越(2009)通过对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研发服务业的分析,将其提供的研发产品分为:第一产品是研发成果,不论有形或无形产品,其核心是技术和知识(赵红光,2007);第二产品以研发支撑服务为代表,科研中介是主要的服务提供者,为研发成果的成功转化提供保证。简兆权、王晨、杨金花(2014)总结研发服务业的四个阶段,分析其成长路径和模式。

(三)信息服务业

信息在当今世界,对国家、企业和个人的重要性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成为像能源一样的战略性社会资源。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度高,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战略性高端产业。

表2-1 研发服务业特点及其所能提供的贡献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参考资料整理。

Cohendet(1994)将信息活动和创新过程联系起来。De Bandt(1996)在全部服务业类别中,明确了与其他类型生产活动相对应的信息服务活动的特殊范畴。Tassey(2000)认为,信息通信技术使知识更容易传播。Barclay(2001)研究了巴巴多斯(Barbados)的商业环境对跨国信息服务企业的吸引力问题。Segelod and Jordan(2002)分析不同时间点软件企业之间的外部联系在软件行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个体发展的重要性。Lopes(2006)研究了巴西实时金融信息服务业的经营竞争状况。匡佩远(2009)指出信息服务业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或信息产品的行业,如从事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递、交流。姚伟等(2015)发现将创新和信息服务业结合有利于构建可持续的信息服务生态。王建冬、孙静、童楠楠(2016)基于信息服务业的信息特质研究其发展演变规律。

(四)商务服务业

商务服务业中处于行业高端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支撑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而产生的是移动商务服务。移动商务服务是具有高端服务业特征的新兴的现代服务业。它是通过移动通信网或移动互联网等电子信息化手段,来帮助实现移动商务交易活动而提供的相关服务。移动商务服务是随着移动商务这种新兴的交易模式发展起来的服务,具有极强的现代性和相对密集的知识,所以移动商务服务业是一种兼具现代性、知识性和信息性的高端服务业的典型应用服务业。(www.daowen.com)

移动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的延伸,通过终端无线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所进行的电子商务交易都可以看作是移动商务,它克服了传统电子商务只能通过固定网络在计算机或其他相关设备上进行的局限性(Kannan et al.,2001;Keen and Mackintosh,2001;郭艺勋,1999)。Tsalagatidou(2002)认为通过无线终端、基于无线通信网络,进行的任意有经济价值的交易都可被认为是移动商务。Mylonopulo(2003)指出,从系统视角看移动商务是一个交替的个人和企业的生态系统,而且这种生态系统是建立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不同的技术基础之上。Scornavacca et al.(2005)认为移动商务是企业应用移动互联网等移动信息技术进行的通信、协调和管理。Tiwari and Buse(2007)指出任何一项包含了商品或者服务所有权或使用权转移的交易活动,如果是借助于电子设备通过移动方式接入计算机网络来发起或者完成的,都属于移动商务。Chong et al.(2012)的研究旨在探讨马来西亚和中国消费者采用移动电子商务意图的影响因素,通过预测模型显示年龄、信任、成本、社会影响力、各种服务都能影响消费者决定是否采用移动电子商务。彭强(2009)指出,移动商务还沿袭了电子商务的很多应用模式和实现方式。陈青姣、盖玉坤(2015)通过分析商务服务业20家上市公司的绩效,论证在中国“服务主导型”经济背景下商务服务业的重要性。

(五)流通服务业

流通服务业中处于行业高端环节,依托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方式基础上的高端服务行业是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建设带来了中国流通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4PL)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美发达国家。1996年埃森哲公司首先使用4PL这一名称,之后埃森哲公司注册了这一商标,拥有了其称呼的专用权。目前,对4PL有很多种定义,也存在各种不同看法。Anderson公司(1998)为4PL设计了三种工作方式,即正向协作、解决方案整合和行业革新者。Brynjolfsson and Hitt(2000)发现由于成本降低和可靠性的改进,随着电子供应链的应用,顾客-供应商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Bumstead and Cannons(2002)提出了4PL的实际运作方式。Quinn(2003)认为通过完善4PL能提高城市物流设施整体利用率。Lin et al.(2014)指出绿色物流有利于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基于算法的遗传优化模型提出了绿色交通运输设计计划,以实现较低的经济和环境成本。

国内学者李强、赵颖奇、石红红(2008)在总结第N方物流主要观点的基础上,提出4PL的概念,强调4PL的功能。徐天方、闵杰(2009)强调第四方物流是服务集成商,其水平代表并体现着一个城市高端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林有来(2013)以北京市物流业发展为例,分析了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的方法。季小立、洪银兴、刘东皇(2015)以上海为例,论证通过释放4PL的物流效率可以加快上海世界城市的建设进程。李肖钢、李秋正(2016)证明在知识密集型服务机构中嵌入4PL可以促使产业升级。陈长彬、陈泉(2016)以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为例,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提出构建信用机制在4PL中的重要作用。

表2-2 4PL和3PL的比较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参考资料整理。

(六)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业是渗透性极强的高端服务业,是世界各国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英国是第一个从国家层面倡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国家。自英国政府于1998年正式提出“创意经济”的概念以来,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的具体量化方面。Cunningham and Ran(2004)共同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产业融资问题。Allen(2004)通过对美国48个州的实证研究表明,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升级,拉动了经济增长。McCarthy(2006)分析认为文化聚集政策会形成文化区,使城市经济多元化、形象提高和社会凝聚度增加。PWC(2008)通过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文化产业的对比分析,认为美国仍保持文化产业市场的火车头地位。Flew and Cunningham(2010)围绕新自由主义知识产权一致性的概念进行讨论,认为根据文化参与媒体的性质,可以将文化生产、经济创新、公共文化机构构成一个创意产业框架。Yoshitaka(2011)探讨动漫产业的跨国生产体系和国际分工,并讨论动漫生产系统在亚洲数字产品时代的发展前景。

国内对文化创意业的研究起步较晚,厉无畏(2006)首次比较全面深入地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产业经济分析。解学芳(2007)指出文化产业和科技创新呈现协同循环发展。刘昕(2012)认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尚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刘玉珠(2013)强调科技创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擎作用。王克岭、陈微等人(2013)从产业分工的视角,对文化产业链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

(七)专业服务业

Masister(1993)在其经典著作《专业服务企业治理》中指出,专业服务企业是指在特定领域、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提供专业服务的企业。如果没有专业服务业企业,商业发展将寸步难行(Sharma,1997)。Alvesson et al.(2001)显示一些知识密集型和项目导向的企业,例如咨询机构和生物技术公司,并没有减少它们的管理层级,而是相反,倾向于将它们的活动标准化,并提高责任的集中化程度。郑琴琴、李志强(2007)指出,专业服务业企业属于新兴服务行业,具有高度知识密集型、高度顾客定制的特点。陈和(2009)指出专业服务企业的关键性资本是人力资本,强调人力资本在专业服务企业中是关键因素。魏江、刘洋、赵江琦(2011)认为,通过拓展知识管理提高服务绩效,可以深化专业服务业知识管理研究。Wacker et al.(2014)通过数学模型测量专业服务生产率,提出专业服务的生产力是难以衡量的,统计结果和模型在一些组织的实际效用中进行了外部验证。

国外研究重点在服务业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方面,缺乏针对高端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国内研究主要讨论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与结构变动、服务业发展与扩大就业等问题,不少学者对高端服务业的现状进行了考察,但尚无文献从金融支持角度对促进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也鲜有从创新驱动角度对高端服务业发展进行分析者。现有的研究定量分析偏少,特别是对高端服务业的金融驱动和创新驱动的成功经验总结还不够,对金融支持高端服务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机制、模式、规律的认识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