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框架建立在新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引入社会学的“多维邻近”重新界定地理学的“空间近邻效应”概念,构建一个制度指标体系,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制度变迁的三个空间过程。应用多种软件,以全国31个省区市或华东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基于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实证分析,得出第八章的七个主要结论,以此作为对现实的启发,其目的主要是重新思考制度因素。而近邻效应的重要性体现在明确了地区间相互影响,第一:强调了制度因素(或政府)是重要的;第二,发现了以往或现在一般研究忽视空间层面的互动影响。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制度的差异性,因此形成一个特点,若干地区出现不同的社会经济变迁,即使某个经济圈内部也呈现非均衡发展的格局。全文分析因此也体现为以下四个层次,(1)制度因素的重要性在非均衡发展中表现得很明显。(2)制度是一个变化的概念,根据区域需要及其主体(政府或微观主体)的认识来安排。(3)变化是与区域外互动的过程,溢出主要来自主导方,但也有其他地区的反馈。互动中的配合会加强这种溢出效应和扩散,如出现抵制则需要协调。(4)区域和各主体间的互动又推进区域内、区域的制度变迁。而互动的影响是与关联性/近邻关系相联系的。互动的关联首先在近邻层面发生,主要取决于近邻关系的(多维)表现和结果。
现在的制度空间仍然是非均衡发展的,如在上海浦东新区范围内设自贸区,从第一批一个(上海)自贸区,第二批三个自贸区,到第三批七个。全国从整体上需要制度创新,从空间制度上是一个从非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制度创新先行区首先是有需要或可能有条件的地区,而先行区既要考虑自身需要,又要考虑区际反应,“可复制、可推广”并不是单向输出,其实际就是要考虑互动。工业园区是制度创新结合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典型例子。而自贸区更强调扩散性和可复制性,其中可复制性本身包括反馈效应,即互动的结果。中国的工业园区遍地开花,重复投资是中国的一种扩散机制,“重复投资虽然导致了有形资本的浪费,但……可以称得上是社会学习的一个有效机制”(科斯,王宁,2013)。从第一个(中国)上海自贸区到第二批自贸区的福建、广东、天津也是一种扩散,其选址东南沿海和港口城市,也是一种类似性和邻近性的表现。同一发展阶段(需要类似)的地区,地理空间上可能并不邻近或比邻,如狭义的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自贸区都在试验中交互促进,然后整体提升。因此从多维邻近的角度出发,制度设计的完善,要考虑自身、区际需要和相互作用的影响。(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