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被解释制度对辐射范围的影响分析

被解释制度对辐射范围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附录图5.1以质心距离为横轴,各年度的Moran I为纵轴。非国有从业占比代表的制度变量在510 km时空间相关性最大,小于该值时相关性与距离正相关,超过该值时相关性与距离负相关,且右侧尾部较长。结果类似Paas和Schlitte研究欧盟地区间收入的空间依赖性,Moran I值在距离100 km时最高,随后与距离负相关。510 km就是非国有从业比重制度变量影响最强的范围。

被解释制度对辐射范围的影响分析

附录图5.1以质心距离为横轴,各年度的Moran I为纵轴。非国有从业占比代表的制度变量在510 km时空间相关性最大,小于该值时相关性与距离正相关,超过该值时相关性与距离负相关,且右侧尾部较长(Moran I趋于1.5)。结果类似Paas和Schlitte(2006,2008)研究欧盟(NUTS-3)地区间收入的空间依赖性,Moran I值在距离100 km时最高,随后与距离负相关。结果的显著性(Z值)增加到500 km的临界截止距离,然后减小。国内研究中类似的结论,如张浩然、衣保中(2011)发现城市间(就业水平)溢出效应在180 km范围内表现显著,其中随距离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形曲线,最优的溢出距离是50 km左右,200km以外溢出效应明显减弱。在距离数值上贴近的结果,包括用Moran I表示经济增长各源泉的空间自相关性(史修松,赵曙东,2011),针对中国城市的FDI计算Moran I(俞路,2013),发现地区间的距离为700 km时空间自相关最强。因此可认为距离超过510 km的区域间互动是不相关的,并以此建立空间权重矩阵的距离阈值。结论符合饶扬德与李福刚(2006)、王学军(2007)指出的地理邻近对集体学习和区域创新有一个最佳空间距离。510 km就是非国有从业比重制度变量影响最强的范围(相当于广东—湖南、山东—安徽、湖南—广西)。相关研究和本书结论实际上验证了新经济地理学的集聚阴影效应。在线性空间城市体系中,随着与中心城市距离的增加,市场潜力函数先下降然后上升,呈现U型趋势(Fujitaetal.;1997)。

表5.1 非国有从业比重的空间相关性检验(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