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不限于地理空间,可以是技术空间、经济社会空间等,在此,首先建立基于地理距离(省区市质心距离)的空间权重矩阵,然后检验数据(制度变量)在区域地理上是否存在空间相关性,通过Moran I、最大似然检验等一系列空间效应判断。正相关反映相邻空间单元的对象有相同变化趋势;相异变化则为负相关。全域空间自相关反映整体分布状况,描述空间中是否有聚集性,尚不能明确聚集区,即无法识别局部的“热点”。Keller(2002)发现技术知识溢出呈局域性而非全域性,且随地理距离递减,局域空间自相关(LocalMoran I)能找出空间聚集点或子区域所在,空间关联的局域指标(LISA)(Anselin,1995)允许全域统计分解为局域成分。全域—局域的测量有多种标量和多段一致性,因此地理差异应根据度量的尺度来理解。基于邻接的空间权重W可能存在较小区域单位有许多个邻接,较大的区域单位少有邻接或没有(产生“岛”)(Luc Anselin,2003)。门槛距离由最远的点对决定,并不能代表其他点的分布,结合Queen和Rook近邻Moran I来检验相关性。为得到更稳定的结果,增加序列数量到999permutations,将显著性水平设为p=0.01,LISA聚集地图高—高(HH)和低—低(LL)位置是典型的空间聚集。考虑单一门槛值,而不是如陈得文、苗建军(2011)将中国区域空间距离划分为0~750 km、0-1500 km和全域三个空间范围。本书采用LocalMoran I度量局域空间自相关性(注:未特别说明,简称Moran I),以自相关系数最大的距离为近邻门槛值(即制度变迁的空间效应最强的辐射距离)。主要运用G-I统计量识别核心和外围区域,用可视化技术绘制相关地图。(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