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制度因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相互作用

制度因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相互作用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空间滞后”类似时间滞后因变量,但它不是因变量时间滞后一个单位,而是在空间上滞后一个单位。不足之处是因变量滞后项占解释变量中方差最大,大量吸收其他解释变量的解释力。因本书的重点是确保空间滞后可靠的结果,而不是确定控制变量的实质影响,并且在自回归模型分析中确需因变量的滞后项。本书在制度变量指标体系中选择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根据“效应估计”需要设定关于独立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正确推论。

制度因变量和解释变量的相互作用

按照采纳的阈值模型,信息接收者受邻居活动的扩散影响具有门槛值,并从博弈的角度根据自身偏好、目标采取行动。假设各种临界点的分布是正态的,S形曲线描绘的平均临界点在50%左右。可以看到,即使没有其他人会采纳,少量行为者(约5%)也将采纳。而在S曲线顶部,即使期望所有其他人都采纳政策,约15%的行动者也不采纳。因为非国有劳动力市场确实能对制度变化做出灵敏反应,以及人们进入非国有单位就业是一个观念上逐渐接受的过程。选择就业作为独立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情况(除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中就业人数),可很好地结合社会关系分析。综上论述,选择非国有从业人员占比作为被解释变量,将该变量在时间序列上的累积代表制度采纳者累积的比例。各地区的高、低两个门槛值不同,其中低门槛值在0.45~0.90不等,除个别省份外其余都在0.7以上。说明在劳动力市场,约70%劳动者就业已经实现自由流动。而即使期望所有其他人都采纳自由择业,约5%的劳动者也不采纳,平均临界点在80%左右。

“空间滞后”类似时间滞后因变量,但它不是因变量时间滞后一个单位,而是在空间上滞后一个单位。空间滞后与模型的误差项相关,这种情况是内生性的,扩散过程是正的,且可能被空间滞后系数ρ的膨胀所加强。另外,真正的空间依赖必须与其他空间关联的来源仔细区别,以解决“高尔顿问题”。因变量的空间模式可能由共同冲击、趋势或未观察到的空间自相关所引起。“唯一能将空间依赖性从其他替代模型中分离出来的,是在方程式右边选择适当的解释变量。”(Pluemper,Neumayer,2010)未考虑其他原因将导致空间滞后系数有偏差。为控制共同冲击,本书在模型设定中加入时间虚拟变量,通过因变量的滞后项获得共同趋势和时间动态。不足之处是因变量滞后项占解释变量中方差最大,大量吸收其他解释变量的解释力。因本书的重点是确保空间滞后可靠的结果,而不是确定控制变量的实质影响,并且在自回归模型分析中确需因变量的滞后项。故模型y=ρWy+Φ.My+Xβ+ε,其中,Φ是时间自回归系数,M是一阶滞后的NT×NT矩阵(次对角线),X是外生变量(包括控制变量)。在实证模型中,分析瞬时的和时间滞后的空间依赖性,因为不知道不同制度的相互影响是同时发生还是存在滞后期。本书在制度变量指标体系中选择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根据“效应估计”需要设定关于独立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正确推论。确定非国有从业占比为被解释变量后,其余首选的制度变量就是解释变量。(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