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阿里金融:探索中国市场的尝试

阿里金融:探索中国市场的尝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更加生动地说明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现实意义,在此选择的案例企业是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创新者阿里巴巴。这里试图通过阿里巴巴在金融领域的尝试来特别讨论企业寻找创新商业模式与投资资本收益率之间的关系。阿里巴巴进入金融领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自然选择。为了解决网上交易互相不信任的问题,阿里又投资开发中国主流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支付宝。

中国企业刚刚开始第二次长征,破晓之旅刚刚启程。绝大部分中国企业出于各种不同考虑,仍把“做大规模”作为企业发展战略和追求的终极目标。这种大背景下,虽有为数众多的企业开始探索创新商业模式,但其中有多少最终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仍是未知数。按照大数定律,只有当尝试创新的企业的基数足够大时,才可能从中涌现出真正的获利商业模式。

“窗外忽听空阶雨,独对青灯意难平”,在现阶段的中国,尝试创新,真正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企业家数量并不多。某种程度上,中国企业从大到伟大所需的制度基础,是中国涌现出一批伟大企业的前提。没有这些前提,在中国批量出现伟大企业的前景并不乐观。

这一节选择讨论互联网金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打破行业边界的领域。这个行业有很强的颠覆性,发展的前景肯定是非线性且不能预测的。因此,具备了产生创新商业模式的土壤。第二个原因在于,互联网领域是国有资本介入最少的行业。还没有受到很多限制,因此留下了一个极大的可探索的空间。此外,互联网行业也充满了颠覆式创新,一代新人换旧人,IT英雄层出不穷。在新的技术领域竞争中,与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有可能实现跳跃式的发展。在技术竞争的过程中,技术本身越来越商品化,标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标准来源于用户数量。中国的人口数量,在未来竞争中可能会变得比技术本身更加重要。因为大家都习惯形成一种标准,而人数的多少,是形成标准的基础。与此同时,互联网领域也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投资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在这样的领域,市场的力量更可能取代顶层设计,市场前景更可能激发众多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去摸索可能成就伟大企业的创新商业模式。

中国金融中介模式一直存在效率低、覆盖面窄和结构不合理的痼疾,而同样的问题几乎存在于任何一个经济体中,唯一的差异在于程度不同。为此,201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在数年前提出了民主金融的概念。在希勒看来,金融的本质在于为每一个人服务,而不是为部分人服务,人人都应该从金融活动中平等获益;金融体系的目的是管理风险,降低不公平,提高所有人的福利;应该鼓励人们从事金融业或参与金融创新为社会谋福利。

现代金融中介模式是工业社会以规模经济效应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的产物。规模效应天生倾向于满足大量、共同的需求。与此相适应的金融体系具有金融机构体量和经营范围不断扩大、金融权力日益集中、金融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和大众化的特点。而在进入后工业社会之后,个性化需求、小众市场崛起,多品种、小批量、快速更替和追求与众不同的消费体验开始挑战现有的生产与消费模式。这自然也对现有的以大机构为主的金融服务体系提出挑战,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几乎就是必然。以平等、分享、协作、普惠、自由、开放等为基础的互联网思想,关注海量数据、个性需求和用户体验,一旦与金融联手,可以为解决现有金融体系的痼疾提供最具现实意义的可能性。

为更加生动地说明互联网与金融结合的现实意义,在此选择的案例企业是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创新者阿里巴巴。其实,除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几家互联网公司也正以全新的商业模式重塑世人对中国企业的看法,非常值得研究。这里试图通过阿里巴巴在金融领域的尝试来特别讨论企业寻找创新商业模式与投资资本收益率之间的关系。至于阿里巴巴或是阿里金融能否蜕变为伟大企业,也许只有时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事实上,寻找中国的伟大企业本身就是一件只有时间能够告诉我们答案的事。但可以坚信的是,中国企业捅破这层窗户纸是迟早的事。

阿里巴巴作为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军企业,近两年在金融服务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商业模式创新。简单讲,阿里巴巴以第三方支付作为突破口,让自己跻身网络小额信贷等金融领域,利用网络平台和大数据为用户提供信贷、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并为从事其他金融服务奠定了技术基础,对中国金融业已经形成一定程度的冲击。

金融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对投入资本的要求极大,进入门槛极高,再加上国家对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种种限制,这一切注定了一家私营企业要成功进入金融领域非常困难。如果不能找到创新商业模式,私营资本即使能够绕开监管,进入金融领域,也很难与现有的金融机构竞争,从而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为颠覆传统的金融中介模式,创造新的金融领域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可能性。当然,这种可能性是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能够带来更高的投资资本收益率这个前提上的。

2010年6月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标志着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加上金融服务的商业模式的建立。阿里第一家小贷公司的股东包括阿里巴巴(股权比例为70%)、复星集团(股权比例为10%)、银泰百货(股权比例为10%)和万向集团(股权比例为10%),是国内首家面向电子商务领域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小额贷款公司。继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成立后,阿里集团在2011年6月又成立了重庆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成为阿里巴巴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阿里小贷首创了从风险审核到放贷的全程线上模式,将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环节有效联结,向通常无法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的小微商户或企业批量发放金额小、期限短的小额贷款。

阿里巴巴进入金融领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一个自然选择。阿里巴巴于1999年成立,最初是帮助外贸企业获取国际订单的一个信息平台。阿里国际业务协助全球小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拓展海外业务。截至2012年,国际业务用户数达2940万,企业商铺数量达到250万家。后来,阿里巴巴把这一模式复制到国内,帮助中小企业获取订单,形成B2B平台。阿里的小企业业务是主要经营服务中国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小企业注册用户数为5480万名,企业商铺数量已经达到840万。再后来,阿里又开始帮助个人零售与创业者获取订单。阿里的淘宝网是C2C网上购物平台,旨在建立全面完善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拥有8亿多条产品信息和5亿名注册用户,淘宝卖家已经超过700万家。为了解决网上交易互相不信任的问题,阿里又投资开发中国主流的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支付宝。截至2012年,支付宝注册账户突破8亿,日交易笔数峰值达到1.06亿笔(2012年6月的数据)。从2007年,阿里巴巴开始思考平台上的信息能否帮助银行让更多的小微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经过几年的尝试之后,阿里巴巴暂时否决了跟银行合作的路子,决定延展自己的平台服务,为用户提供对应的有附加值的金融服务。阿里巴巴于2010年正式进军金融领域。

阿里小贷公司(统称为阿里金融)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上庞大的客户资源,收集海量的交易数据,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大数据分析方法,判断中小微企业的业务范围、经营情况、信用情况、用户定位、资金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实现了微贷业务的“批量化生产”,“小额金融贷款工厂”模式逐渐成形。阿里金融逐渐成为公司又一收入和利润增长点。阿里第一家小贷公司成立后,累计放贷800多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1.02%,累计服务24万户,绝大部分是信用贷款,深度围绕电子商务数据做文章。

阿里金融的贷款分两种:淘宝小贷和阿里小贷。淘宝小贷主要为淘宝和天猫的客户提供的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订单贷款是卖家凭借“卖家已发货”的订单,在阿里金融申请贷款,本质上是订单质押贷款,而信用贷款则是完全的无担保、无抵押贷款,阿里业务平台上的商户凭借信用记录即可申请。订单贷款的贷款额度较小,最高设限为100万元人民币,贷款周期30日,日利率0.05%。信用贷款的最高额度为100万元人民币,贷款周期6个月,日利率0.06%。这些贷款经审核通过,即时打入客户的支付宝账户,速度最快只需几分钟。

阿里金融的阿里小贷主要在B2B平台上为阿里巴巴上的企业客户提供信用贷款。阿里小贷的门槛为5万~100万元人民币,期限为1年,主要采用循环贷(企业获取一定额度作为备用金,不取用不收利息,随借随还)和固定贷(获贷额度在获贷后一次性发放)两种形式,其中循环贷的日利率为0.06%(年利率约合21.9%),用几天算几天,只算单利,固定贷的日利率是0.05%(年利率约合18.25%)。

除了小微贷款外,阿里金融的服务已经涵盖支付、担保以及保险业务,2013年又与天弘基金联合推出“余额宝”,全面挺进金融领域之势已经形成。阿里金融腾空出世,对金融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波。有把阿里金融称为“金融行业搅局者”的,也有把阿里金融看成是互联网金融代表的,必将颠覆商业银行传统商业模式的。不论臧否,都不能忽视阿里金融的存在和它在未来对金融中介模式可能起到的革命性作用。

在构成金融中介服务商业模式的几个主要模块里(消费者细分、价值理念、成本结构、关键资源等),阿里金融都有以价值创造为目的的创新,直接推动了投资资本收益率的提高,展现出非常强的竞争力。在消费者细分这一模块,阿里金融非常明确地把自己定位为“为小微企业和部分个人服务”。小微企业贷款难是一个全球性难题,要想通过银行贷款,小微企业需要提供担保、抵押,这是小微企业跨不过去的门槛。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小微企业贷不到款。但小微企业对融资有极大的需求,如果能以创新的模式锁定这一传统金融机构忽视的群体,必然有巨大的成长空间。鉴于传统银行的授信成本很高,基本上不能覆盖小微企业,因此,很多小微企业都面临贷款难的问题。而互联网技术的进入,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阿里金融的数据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电子金融化大大降低了金融业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

在价值理念方面,阿里金融坚持它们所从事的是平台服务,金融服务只是平台服务的一种延伸。为解决小微商户和消费者的融资需求,阿里金融涉足金融领域。阿里金融也认为阿里平台本身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阿里金融能以更有效的方式服务客户。这样一种价值理念赋予了阿里巴巴的平台一种流动性,完全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来设计不同的金融服务,展现出强大的灵活度,显示出可持续的特质。(www.daowen.com)

阿里金融的关键资源和营收源泉是阿里巴巴平台上的海量数据及其对大数据的分析。阿里巴巴平台上庞大的用户和交易量是阿里金融进行数据挖掘的基础。阿里巴巴把其平台上的资料、资金交易情况、订单数量、库存周转、销售额、增量以及投诉情况等等海量的数据,通过模型定量分析,同时还会将客户内外部的诸多信息采集进行定性分析。通过这些大数据分析,阿里金融以极低的成本解决了小微金融里企业征信这一难题。通过数据挖掘信用,极大地降低了阿里金融的营运成本。与此同时,阿里金融在小微贷方面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可以征收到高达20%左右的年化利率,小微贷的利润很高。

阿里金融凭借强大的数据支持,充分发挥成本和效率的优势,使得微贷工厂化的运营模式日趋成熟。对数据的掌握和分析也让阿里金融的风险管理变得更为有效。阿里金融建立了多层次微贷风险预警和管理体系,实现了贷款前、中、后三个环节的紧密结合,有效规避和防范了贷款风险。贷前,阿里金融根据企业电子商务经营数据,辨析企业经营状况,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贷中,阿里金融通过支付宝及阿里云平台实时监控商户的交易状况和现金流,为风险预警提供信息输入;贷后,通过互联网监控企业经营动态和行为,可能影响正常履约的行为将被预警,同时建立贷后监控和网络店铺(账号)关停机制,提高客户违约成本,有效控制贷款风险。阿里金融的风险管理系统吃进去的是数据,吐出来的是分析结果。目前,二十多万户贷款人,仅需要3~4人做风险方面的管理工作,其他都是外包,这一切都是以大数据作为支撑的。

上述关于阿里金融商业模式的分析,凸显出阿里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解释了为什么阿里金融的投资资本收益率更高。

•传统银行靠物理位置上的网点,阿里金融靠网络平台,这种新兴渠道的最大价值在于数据。物理位置上的网点需要大量的固定资产和资本投入,大大增加了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公式中的分母部分(投资资本),而后者在这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阿里金融目前针对小微企业、商户、个体,都是传统金融忽视的“金融服务”弱势群体,他们对价格并不敏感,阿里金融可以收取更高的贷款利率,从而提高营运收入,增加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的分子部分。

•阿里金融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分析,大大加速了贷款的审批过程,加快了贷款资金的周转速度,这降低了投资资本收益率的分母部分。2012年,阿里小贷公司仅以16亿元的注册资本做出了近300亿的年贷款额,3.65亿元的净利润。

•阿里金融以电子化手段为支持提供标准化、大众化和规模化服务,这种集约式商业模式能够有效降低经营成本,提升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的分子部分。

大数据分析增加了阿里金融对借款人信用情况的了解,而且可以全时跟踪,降低了坏账率,降低了坏账拨备,提升了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的分子部分。

当然,阿里金融的商业模式上也有一系列缺陷。

其一,目前阿里小贷的贷款客户集中于销售和购买端。这种状况是与其电子商务的模式高度匹配的(电子商务只连接商品提供者和购买者,且交易信息可控),未来业务可以考虑拓展至产业链其他环节(原材料、研发、生产、物流等等),但受制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搭建,目前的模式难以复制到产业链上的其他参与方;

其二,阿里金融的贷款资金仅限于注册资本金。阿里向客户发放的贷款只能来源于股东的注册资本金,同时若公司在银行获得授信,央行规定不超过注册资本金50%的部分可以放贷。商户和个人消费者的资金理论上阿里巴巴都不能用于发放贷款,否则就涉嫌非法集资。浙江和重庆阿里小贷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达到16亿元人民币,相比平台上的庞大客户群,贷款资金来源问题迟早会成为其发展的桎梏;

其三,政策前景不明朗。由于对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有各种限制。阿里金融许多现有业务或拟开发业务都具有比较大的政策风险。同时,小额贷款公司面临着较为沉重的税收等成本负担,非金融机构的身份,使得小额贷款在所享受政策等方面与金融机构有着较大差别;

其四,阿里金融在互联网金融方面有许多潜在的竞争对手。一些有能力获取用户身份、行业踪迹、行为习惯等信息的非金融企业,尤其是对用户信息具有强制实名能力的企业(例如中国移动、腾讯)完全有可能进入金融领域,形成掎角之势。此外,产业链中的“链主”企业也可以利用掌握的数据从事部落化金融业务(例如供应链金融),形成冲击。

虽然阿里金融的未来发展仍旧充满不确定性,但是阿里金融以互联网的思想和技术冲击着效率低、覆盖面窄、结构不合理的金融体系,迫使金融机构对这种冲击做出回应,强迫银行放下高傲的身段,抛弃以产品为核心的思路,转向以客户体验为核心的互联网新思维。同时,阿里金融的腾空崛起,也激发了一系列互联网企业或是其他同样掌握大数据的企业去思考金融的本质,探讨如何以投资资本收益率更高的商业模式去布局金融领域。仅此而论,像阿里金融这样的企业就已经很值得期待了。

阿里金融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赋予它极强的价值创造能力和高于传统金融机构的投资资本收益率(ROIC)。作为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同样的思想还可以延伸到其他金融服务领域。可以想象,阿里在未来会围绕互联网思想在交易技术、交易结构和金融权力重新分配等环节进一步深化在金融领域的创新。阿里金融已经具备了一个伟大企业的雏形。未来能否成为伟大企业,取决于它的后续发展。尤其是,能否把它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进一步延展,克服商业模式上的缺陷,充分控制发展过程可能出现的政策风险,长期维持一个高于资金成本的投资资本收益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