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兰州黄河国家公园规划与金昌河西堡县级区设立问题分析

兰州黄河国家公园规划与金昌河西堡县级区设立问题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议兰州取消皋兰县的行政设置,一部分划归兰州新区,一部分划归新设计的雁滩区。围绕建设“黄河国家公园”,对兰州沿黄的桥梁、河道和地标建筑物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把40公里黄河生态风情线建成全国最著名的黄河“滨河线”。金昌有必要讨论将河西堡镇升格为县级区的问题。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必须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为导向、为判断标准,经济区划要保证生态区划,行政区划要为经济区划服务。二是建设四大区域经济组团。

兰州黄河国家公园规划与金昌河西堡县级区设立问题分析

1.中心城区

按照国家新的城市划分标准,人口500万以上的城市才是特大城市。建议甘肃未来的城市区划围绕四个方面进行,目的是依据以上的理论和模式,建立新型的城镇架构

一是建设兰州省会城市大经济圈。历史事实证明,如果国土资源的行政管理体制没有解决好,就难以建设好真正的经济区,兰白经济区、酒嘉经济区和金武经济区的情况都是如此。建设以省会城市为龙头,构建兰州大经济圈是历史必然。但是,目前市区只有380万人左右,属于大城市,不属于特大城市,按照目前的国家标准,特大城市是500万人口以上。解决的思路是:将临洮县和永靖县在区划上划归兰州,这样一来,兰州的户籍人口加上流动人口就会超过500万,即户籍人口390万,流动人口110万,兰州就成为特大城市,由此带动周边卫星城镇的发展。只有兰州自身的经济圈完整了和强大了,才能够带动卫星城镇的发展,相关市州要从大局出发,做好配合工作。

二是对部分县城区划进行大调整,这样有利于生态、文化与新的经济增长区的顺利形成。建议兰州取消皋兰县的行政设置,一部分划归兰州新区,一部分划归新设计的雁滩区。将榆中县的和平和定远两个乡镇合并,设立和平区。兰州市城关区、雁滩区、七里河区、安宁区、和平区为科技教育、文化和商贸区,新区、西固区、红古区为产业区。其中,和平区可以向专业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在七里河区规划建设兰州金融中心,在西固区建设高水平物流园。围绕建设“黄河国家公园”,对兰州沿黄的桥梁、河道和地标建筑物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把40公里黄河生态风情线建成全国最著名的黄河“滨河线”。通过这些措施,整体提升兰州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质量。甘南有必要讨论将夏河县城向王格尔塘、临潭县城向冶力关等搬迁的可行性。金昌有必要讨论将河西堡镇升格为县级区的问题。

三是规划建设东西两头“双星座”门户城市体系。具体设想是:在甘肃西端规划建设“酒敦”城市新体系,作为甘肃向西开放的门户城市群,集高科技工业、文化生态旅游现代农业和出口农业、戈壁农业等于一体。酒泉市和嘉峪关必须尽快一体化,同时,将敦煌升格为地级市,将阿克塞县、肃北县、瓜州县并入敦煌市。将副县级的马鬃山镇升格为正县级的马鬃山县,与肃北县分离,将现在金塔县靠近马鬃山镇的两到三个乡在行政区划上合并到马鬃山县。在甘肃东端建设“天庆”城市新体系,即天水和庆阳,作为甘肃向东开放的门户城市,集现代石化工业、煤炭工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业等于一体。其他市政府所在地城市以及县城,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区域中心城市体系。县城继续改造与提升,巩固“东出”基础,做好“南向”“西进”“北拓”文章。

四是以交通枢纽为支撑,建设四大通道。包括:西部陆海新通道,打通南向开放市场,加强与重庆、广西等西南边境口岸合作,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优化西向通道,深化与欧洲、中亚、西亚、中东欧国家的技术交流和国际货运班列合作,推动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建设;开辟北向通道,以酒嘉枢纽为中心开辟北向通道,推动“疆煤东运”“蒙煤入甘”“疆煤入川”的煤炭储备与加工、配送一体的煤炭运输大通道建设;向南联结我国敦煌、格尔木、青藏高原,同时联结尼泊尔、印度等国,积极融入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建设六大港口通道;加快兰州、嘉峪关、敦煌三大空港和兰州、天水、武威三大陆港建设。同时,根据陇东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以及煤电联营模式的深化,陇东地区尤其是庆阳的能源铁路建设有必要提上议事日程,没有能源铁路,能源大基地建设困难就很大。

2.工业园区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了促进甘肃的改革与发展,为甘肃在国土资源使用和园区设立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机遇。到2019年底,甘肃的国家级园区已经接近20个,省级园区58个,市州园区约30个,县级园区更多。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甘肃园区的发展状态非常不理想,全省所有园区的经济效益指标加起来,远不如其他地区一个园区,甘肃一个国家级经开区的经济效益,甚至连东部一个县级园区都不如。同时,在甘肃的不少园区中,不仅“有区无企”和“有市无商”的情况非常严重,而且“升级升格”的风气上扬,致使部分园区实际上已经成为当地的“第二行政区”。为此,建议选择如下区划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十大产业经济区和经济带。生产力的空间布局必须坚持以产业为基础、为导向、为判断标准,经济区划要保证生态区划,行政区划要为经济区划服务。总体思路是:要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打造“五个制高点”、实现绿色发展崛起的重要抓手。在具体的产业布局上突出十大生态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数据信息、先进制造产业、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军民融合产业等。每个产业自身都要有创新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二是建设四大区域经济组团。(1)“酒泉—嘉峪关—张掖”文化旅游与生态文明组团,建设文旅产业和生态产业增长极。(2)“金昌—武威—白银—兰州”产业转型与现代物流组团,重点发展现代新材料、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保税区、物流基地等领域应用示范,建设甘肃核心经济科技增长极。(3)“兰州—定西—天水—庆阳”技术产业与社会治理组团,重点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智慧城市等。(4)“天水—定西—平凉—陇南—临夏—甘南”文化旅游和中医药产业组团,建设甘肃文旅产业增长极。

三是实施园区整治整合政策,提升园区发展的内涵量。坚持产业和企业向园区集中布局的原则不动摇,工业项目必须布局到园区。对现有所有园区进行整治整合,该撤销的撤销,该合并的合并,除国家和省级园区之外,每个市州原则上只保留一个地级园区,每个县区只保留两个园区,其中一个必须是农业园区。坚决停止园区“升格升级”行为,把园区建设的重点扭转到提高能力和管理水平上来。今后不论是地方工业还是外来工业,一般都要向园区集中布局,科技创新企业和出口企业也要如此。规划建设园区集中处理“工业三废”系统,所有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都用符合生态化的要求。

四是根据发展需要规划建设专业园区。加快规划和建设民营、科技、加工、出口、电商等专业园区。到2019年底,甘肃的各种园区有300多个,名目繁杂,数量巨大,但没有合适的专业性园区,有些园区虽然名称比较专业化,但是实际发展内容又是与专业化不符的其他产业。因此,如何根据国家政策和发展趋势规划建设若干技术、产品和贸易非常专业的园区,是个大问题。专业园区既可以考虑重新布局、新区新建,也可以考虑在原有园区的基础上通过改造提升而取得。

3.农业园区

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能只讲特色、优势和规模,还要讲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既要提升生产和加工优势,也要提升空间布局优势,农业主要资源的空间配置能够大幅度提高配置效率,符合市场机制的配置要求。到2019年底,甘肃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总体看来已经基本完成了规模产业化的任务,各种农产品总量达到1亿吨,其中马铃薯中药材苹果酿酒原料、肉牛肉羊、花椒、辣椒等产业的生产规模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根据对当前国内市场供需结构的判断,具有一定的极限值。因此,农业产业布局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

一是农业布局要有利于“加工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加工的核心问题是农村需要一大批企业,而企业必须高度集中,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农村产业的空间布局问题。农村区划调整不能只考虑移民安置和居民区建设,还要给农村企业的发展留出充分的空间。农产品生产可以分散布局,但是农产品的工业加工确实不宜再分散布局。要在农户经营、合作社、家庭农场、家庭林场、家庭牧场、农业公司的基础上,集中布局新型农村经营主体。

二是农业布局要有利于“出口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农业产业化的最高形式就是出口。这是最实在的判断标准和发展目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如果能够把农业做到大量出口,那就是最高水平。这中间就包括人才、技术、加工、经营和国际贸易等必需的条件。甘肃今后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向就应该向这方面聚焦。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考虑特色农产品出口工业园区的规划、设立、建设和运作问题。

三是农业布局要有利于全面实施农产品标准化战略。2019年,甘肃农产品总量有1亿吨,但是符合出口标准的只有10%,大部分农产品能够达到出口要求。按照拙政园关于培育质量优势的要求,今后甘肃农产品发展战略要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农业标准化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空间布局要合理。为此,要通过加大土地流转的速度,提高适度耕地和农业其他资源的规模经营的程度,支持农村大户和公司的要素聚集,农产品不仅要建立规范的“公司+农户”等订单经营形式,而且要按照标准进行对农户的强约束。(www.daowen.com)

四是规划建设甘肃沿黄高效农业示范经济带。我省高层次农业主要布局在黄河流域灌区和河西走廊灌区,按照国家的黄河战略,需要明确提出规划建设“甘肃黄河流域高效农业产业带”目标,对产业带的发展战略、空间布局、发展目标、主要任务等,都要有明确的界定。同时,聚集发展与产业带相关的特色农产品以及农业生产、加工、冷链、运输、销售和出口环节的业务。

五是农业新布局要充分考虑大局观。多年以来,甘肃的农业布局都是以行政建制为基础的,没有充分考虑市场和开放因素。严格说来,在市场条件下的农业资源配置本身就是没有空间界限的,核心问题不是行政区域关系,而是市场链条关系。为此,鼓励各个市州之间、县区之间、乡镇之间打破行政区划,在更大的空间上考虑农业资源的高效配置问题,各地可以跨区域进行资源优化布局。

4.城乡社区

国土资源空间配置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要保证城乡人口发展的安置需要,也就是安居才能乐业。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城乡人口的空间安置一般都是按照城乡分离的模式进行的,再加上近年来力度很大的生态移民、易地搬迁和劳务输出,大量农村人口实际上已经转移到城镇定居,但是,其中相当部分进城的农民实际上难以享受到全部的市民政策待遇,只能享受很小的一部分。为此,提出如下决策建议:

一是必须坚持城乡人口社区布局的一体化战略思路。现行的人口安置与国土资源配置思路急需调整,也就是说,必须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不能再分割安置。同时,要充分考虑农村要素向城镇流动性转移的影响。所谓一体化安置的最佳方式,就是把建设城乡社区作为主要目标,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按照统一的要求实行安置地、安置模式和安置政策的同等化,重点和难点是农村人口社区安置。

二是城乡社区的布局重点在农村和农业人口。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城乡社区的发展目前实际上已经出现两极:一极是城镇发展比较快,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完整,另一极是农村的人口流动性非常大,空间布局工作很难做。所以,在规划建设农村社区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人口流动性大这个难题,对农村居民点的选择、居住和其他社会服务设施的配套、生产空间的搭配等,要做细致的调查与预测,不能盲目地提所谓的“100%”。

三是城乡社区布局要充分考虑解决“空壳村”“空壳户”“空壳校”的情况。目前,甘肃农村大量的道路硬化投资、住房投入、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甚至包括铁路和等级公路的使用效率非常低,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只讲主观需要,不讲客观条件和中长期发展趋势,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太高,使用效率却又太低。要对过度城镇化现象对农村人口社区空间布局的影响有足够的重视。

四是分类指导城乡社区的建设。具体区划设想是:原有的城市社区的基础设施要进一步完善,对老城区进行改造提升,对某些社区服务功能进行补充,这样就基本可以达到要求。农村社区需要先做好规划,规划的核心问题是必须在人口聚居区进行安置,农村人口的聚居区包括人口有一定规模的行政村、乡镇政府所在地、小城镇、生态移民安置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在规划农村人口社区的时候,我们还建议将中南部某些县域地方人口集中区的人口纳入生态移民的范畴,作为相对贫困人口,重新选择安置社区,将原有的区域整体生态化。

5.生态禁区

生态红线是国家提出的生态功能禁区,在政策层面上,生态禁区属于国家规定的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也就是生态红线区;在战略和对策层面上,生态禁区也就是生态重点保护区、修复区和建设区。当前和今后规划与建设甘肃的生态禁区,要充分考虑六大因素:第一,解决水生态和水战略是重点;第二,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第三,甘肃大部分地区属于禁止和限制开发区;第四,甘肃国家级生态屏障建设规划和目的;第五,甘肃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区;第六,生态保护与生态产业协调发展模式的形成。这些因素既影响经济战略的实施,也影响社会和生态战略的实施效果。

一是坚定实施“五水战略”。甘肃人均占有水资源为1150平方米,是全国的51.33%,“五水战略”是指:(1)保水战略。重点区域是甘南州、临夏州和岷县、漳县、渭源县等地区,要以“保水”战略为主,多实施水源、冰川和涵养区的保护措施。(2)调水战略。在国家计划之内多考虑跨流域调水工程,比如,引哈济党、河西调水、引黄济庆、刘川引黄、平川引黄等。(3)蓄水战略。重点是庆阳市、平凉市和定西市等干旱和半干旱区域,把筑坝蓄水作为重点。(4)节水战略。建设节水型社会,发展生态工业与生态城镇。(5)造水战略。重点是城市和工业企业,建议将“中水循环率”作为评估和考核地方党政领导和相关部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指标。

二是建设高质量“甘肃黄河项目库”。必须坚持“项目支撑、产业配套”的原则,历史实践也证明,利用国家项目打牢甘肃黄河段的生态和发展基础是个经验。自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批准的与黄河流域相关的大项目比较多,比如水源补给区项目、河道治理项目、景电项目、引大入秦项目、引洮工程、靖会工程等,再加上地方项目和民间投资,使得这些项目的建设进展顺利,国家项目与地方项目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效益明显。所以,要充分挖掘甘肃的地域资源、老区资源、民族资源等,为争取国家项目创造条件。黄河沿线和支流相关地区,要组织专家策划不同类型的项目,科学论证,高质量把关。黄河沿线各地发改委要建立专门的黄河项目库。

三是建设甘肃黄河三级生态梯队。第一梯队:黄河干流和支流区,主要包括甘南州、临夏州、陇南市、岷县、漳县、天祝县等国家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要严格执行“生态红线”政策、退耕退牧政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生态移民政策,建成纯粹的生态区。第二梯队:沿黄提灌区、生态产业带、经济林果带、草产业基地、循环经济产业带,主要包括临夏灌区、洮会灌区、兰州灌区、白银灌区等。这个梯队是黄河生态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结合区、转型区或者转化区,要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特色农业、绿色经济、环保技术等。第三梯队:沿黄大中城市带、沿黄小城镇带、沿黄技术和研发机构、大学和知识平台、商贸经济带、物流产业带、信息化产业带、人才聚集区等,是人才技术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区。

四是黄河流域与黄土高原紧密结合。根据有关研究说明,黄河生态保护的一个重点就是黄土高原的生态治理。这是因为,黄河支流是主要的水源补给区,黄河80%以上的水量是由支流形成的;黄河泥沙的90%以上也是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形成的,甘肃的庆阳、平凉、定西以及白银的会宁县、天水的部分县区等,又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核心区,总面积有11.3万平方公里,占黄土高原的24.9%。因此,一方面,甘肃要加强黄河支流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河道治理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与发展综合治理的力度,分区段、分区域、分层次,规划建设好无人区、水源区、水库区、河道区、流域区、工业区、农业区、枢纽区等。

五是高水平策划甘肃重大生态项目。以下提出“十大项目”设计理念,供有关部门参考:陕甘宁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国家项目;青海“三江源”与甘肃“两江一水”连片综合治理项目;西北黄河流域沿黄高效农业产业带建设项目;黄河甘肃段黄土高原梯田改造提升试验区;黄河(甘肃段)支流河道治理与水资源高效利用系统建设项目;黄河(甘肃段)工业园区整体布局与连片开发项目;黄河(甘肃段)信息化物流产业带建设项目;黄河(甘肃段)沿黄生态产业经济带建设项目;黄河(甘肃段)沿黄河大型水库区周边建设生态隔离带项目;甘肃黄土高原流域治理区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只是个大概的思路,具体项目要根据新发展理念进行更加细致的专业设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