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甘肃面临的重大发展难题及未来展望

甘肃面临的重大发展难题及未来展望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千万不能就事论事,也不能把甘肃的发展问题都归于思路和战略问题。也就是说,决策甘肃发展的核心战略,必须清楚地把握当前甘肃存在的主要障碍,找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我们认为,当前甘肃面临的重大发展短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制短板把甘肃的问题归结为发展问题,是把问题表面化了,并没有找准问题的根本。

甘肃面临的重大发展难题及未来展望

如何科学决策甘肃的核心战略?千万不能就事论事,也不能把甘肃的发展问题都归于思路和战略问题。其实,从根本上看,决策区域发展的核心战略,不仅仅是发展问题,更是思想认识、理论导向和执政能力问题。也就是说,决策甘肃发展的核心战略,必须清楚地把握当前甘肃存在的主要障碍,找准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我们认为,当前甘肃面临的重大发展短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体制短板

把甘肃的问题归结为发展问题,是把问题表面化了,并没有找准问题的根本。甘肃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体制改革没有到位,与全国体制架构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差距很大,集中表现为基本经济制度、企业制度、市场制度和宏观调控制度等多方面体制改革没有到位。特别突出的是到2017年底,我省的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只有47%左右,而全国已经达到68%,浙江等省的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已经达到80%以上。甘肃471家国有企业的经营体制没有完全市场化,虽然企业名称公司化了,但是治理结构与过去差别不大,大中型民营企业成长很慢,没有形成强大的发展推动力,非公有制经济对发展的支撑力明显弱小。

2.思路短板

由于利用市场体制的能力比较弱,导致在许多场合,不论是政府决策,还是企业发展,即农村经济和家庭经济的发展,都存在严重的对国家政策、国家项目、国家投入的依赖性。改革开放都40年了,依然停留在如何转变观念、大搞思想解放上,这种现象值得反思。我们在发展思路问题上对于如何利用新体制的作用、如何利用市场的作用、如何利用外部资源、如何利用自我创新能力等,存在明显的不足和乏力。在许多场合,政府主导始终占据主流地位。当然了,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和政策的影响,在许多领导干部和行政部门又出现比较严重的不作为问题。

3.模式短板

从1990年前后一直到现在,中央的经济发展模式导向反复强调转变和转型,但是,到目前为止,甘肃仍然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一是资源依赖性增长、能源依赖性增长、企业数量型增长、投资扩张型增长等,在许多地方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工型产业、出口型产业等“实力性产业”“导向性产业”“创新性产业”发展比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甘肃战略性新型产业的比重大概只有8%,而同一个数据,全国是31%,西方国家都在50%以上。三是决策失误、重复建设、烂尾工程比较多。四是全省各种园区全部加起来的产值和出口值不如河南省新郑保税区的零头,所以问题不是园区升格问题,而是运作和发展能力偏低问题。(www.daowen.com)

4.成本短板

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最大的区别是产权决定下的效率差异很大,这种效率差异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行政和决策领域,也表现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由于甘肃的体制转型和模式转型工作严重滞后,导致各方面效率十分低下,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和行政运行的成本很高,难以降低。大量的项目建设对改善发展环境和条件有作用,而对拉动经济增长和税收、优化结构、增加出口和提高横向竞争力关系不是很大。这种现象既与体制有关,也与管理有关,更与政策有关。我们现在的许多行政管理制度和区域政策,实际上不是“管理”,而是“管死”,管得许多企业、单位和自然人没有活力和自主空间。

5.开放短板

改革开放40年,全国的综合经济外向度已经达到65%以上,而甘肃最多只有10%左右,进出口贸易、FDI、境外投资、国际融资、对外承包工程等经济开放形式发展极度落后,甘肃的人口占全国的1.91%,经济总量占全国的0.93%,而主要对外开放指标都非常低。2017年,甘肃的外贸占全国的0.25%,利用外资占全国的0.02%,境外投资占0.018%。甘肃的对外开放是政府主导的,许多开放形式成本很高,效果很差,市场、企业和行会的作用有限,政府大包大揽。另外,在对外开放问题上,不注重双向开放,只提对外开放,实际上,甘肃的许多地方内部都不开放,观念很老,体制很旧,模式死板,管理不灵活,政策过时。这样一来,如何才能做好对外开放呢?

6.协调短板

消灭三大差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设想,通过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40年以来,甘肃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脑体差别等,不是缩小了,而是扩大了。这表明,部分政府在协调各种差异性矛盾方面的实力有限、能力有限、弹性不足。许多协调工作和平衡工作带有很明显的自我保护意识,许多重大发展决策不注重大局、不注重开放、不注重结构合理性、不注重利用经济手段,而是大量使用政治的甚至“群众运动”的做法,一波不行再来一波,一着不行再来一着,把大量经济工作变成政治任务,进行强势推动、强力执行。这种用政治手段推动经济工作的做法真正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吗?值得反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