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部地区:优势之下的经济大咖

东部地区:优势之下的经济大咖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决定了该地区是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最早的地区,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京津冀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占全国的77.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个百分点。该区域面积51.8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占全国的17.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万亿元,占全国的28.2%。

东部地区:优势之下的经济大咖

由于东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决定了该地区是国家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最早的地区,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由于政府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营商环境良好、产业布局合理、人力资源丰富、科技力量充实,该地区成为我国率先进行开放合作的地区,而且呈现出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趋势,对发达地区的区域协同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甘肃与兄弟省份进行横向开发合作具有重要的经验启示。

(1)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

长三角城市群总面积约为20万平方公里,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淡水资源丰富。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口,拥有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等众多江河,水运交通十分便利。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对城市化建设限制较少。其港口众多,如上海、宁波等外向型港口,因此海运便利,对外开放较早。该地区坐落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多座机场与国外航线直通,公路网密度大,铁路交通干线密集,城际交通便利,因此,该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非常成熟。由于坐拥天然的区位优势和成熟的水陆两栖交通,因此无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从总体战略的对外开放和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趋势来看,都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一,其一、二、三次产业在国内具有辐射东西、带动南北的重要地位。从农业角度来看,长江三角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在农业方面的供给保障直接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从工业角度来看,长三角城市群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链较为完善,产业规模效应、聚集效应非常突出。该区域内生产的钢铁、化工汽车配件、家用电子、信息等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和竞争优势。从服务角度来看,长三角地区属于全国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人均收入较高、财政收入较高、公共服务能力较强,因此,该地区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从业人数较多,市场化程度位居全国前列。

(2)珠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

珠三角城市群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其范围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肇庆江门、中山、惠州9个城市,面积约5.48万平方米。2013年,常住人口为5715.19万,占全国总人口的4.20%,GDP为53060.48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9.37%。[11]珠三角地区有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和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开放,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地区借助沿海的区位优势,不断加快口岸建设和市场制度建设,大量的小商品经济为该地区聚集了第一批发展资源,此后借助这种资源,沿海地区不断扩大开放力度以及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保障措施,为区域协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另一方面是行政主导,珠三角地区的广州、深圳、中山、珠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基础设施、良好的营商环境、浓厚的商业文化为上述地区带去了第二波发展的力量,而这些只是形成主导力量的重要因素,最为核心的力量则是东部地区优先发展战略的撬动,从而加快了东部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在区域协同发展当中,珠三角地区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在产业体系构建中,注重外部国际市场的现实需要,不断升级调整本区域的产业结构,以达到适应全球化分工的要求,注重先进制造业与电子商务的打造,从而加快地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二是在借助“一带一路”以及东西部协同发展战略等国家政策优势,将现有的过剩产能、过剩资本向中西部有需要的地区进行转移,从而实现更大范围的区域协同,为形成中心带动、协同发展添加了核心支撑。三是在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文化产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其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城市整体形象的重塑,从而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四是积极探索新时代下城市发展的新思路和新办法,在政府改革上进一步坚持以人民中心、以企业为中心,加快政府治理改革步伐,消除行政成本过高而带来的市场负担。加强金融资本开放力度,不断引进全球具有技术优势的资本落户本地,为改革先行区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加快本地区产品参与全球化贸易的程度,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力度,提升分工的专业化程度。

(3)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京津冀的人口规模为1.04亿,占全国人口比重的7.79%。京津冀人口多,劳动力充足;人才多,研发力量强大。京津冀地区劳动年龄人口占全国的77.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个百分点。[12]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原因是要疏解北京在人口、环境、就业等方面的城市压力,同时增强天津与河北在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和地位,减少对这两个地方的资源挤占。三地区拥有众多的经济合作平台,例如京津经济圈、滨海新区、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这些区域为形成多中心经济区域奠定了良好的平台保障。如果原来是各种优质资源单向输入北京,那么未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利用北京的优质资源需要向天津、河北乃至全国范围辐射。由原来的极化效应转变为多中心带动效应。例如,北京拥有全国多所重点高校、众多的国家级实验室,还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和央企总部驻在北京,如何将这些优质资本转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力量,是当前和今后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总体来看,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必将带动华北、东北两大区域的开放发展,为形成范围更广的协同发展打下基础。

(4)环渤海经济区(www.daowen.com)

环渤海地区是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该区域面积51.8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占全国的17.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万亿元,占全国的28.2%。环渤海地区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向南,它联系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向东,它沟通韩国和日本;向北,它联结着蒙古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贯通我国南北和东西的多条铁路干线由此穿过,形成了密布的交通网。该区域拥有1.8万公里的海岸线,形成了以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日照为中心的港口群,是我国北方最主要的出海口。

环渤海地区融三大经济带于一身,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集京津冀城市圈、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带和辽东半岛经济带为一体的复合经济区域。其中,京津冀产业带以石化、冶金、钢铁、机械电子等产业为主导;辽东半岛产业带则是以重型装备制造、钢铁、造船和化工等为主体的重型工业基地;山东半岛产业带主要经营电子、机械、石化、轻纺、食品等轻型工业门类。地区生产总值为14.4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13]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与实践,环渤海地区在区域协同发展的道路上已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三次产业融合速度加快,区域联动效应逐步提升。如今,环渤海地区已成为中国北方经济发展的“引擎”。

(5)粤港澳大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是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九市组成的城市群,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它是我国继美国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达6956.93万,GDP突破10万亿元,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2.17%,GDP总量规模在世界国家排行中名列第11位,与韩国持平,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和重要增长极。在四大湾区中,经济总量居第2位,人口、土地面积、港口和机场吞吐量均居四大湾区之首。我国于2019年正式出台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但在该纲要出台之前,区域间就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区域合作基础,主要包括:明显的区位优势、雄厚的经济实力、创新要素集聚、国际化水平领先、经济外向程度高等。总体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在区域合作上将会更加紧密,主要表现为:功能互补优势将会更加明显,以香港的金融业、澳门的娱乐业、广东的产业密集群为主的三地区将会加快各自间的事实合作,加快各自间的协同发展。同时,在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会更加便利,已经修建好的港珠澳大桥便是加快地区交通协同的主要典范。预计到2035年,三地区的发展模式主要以创新为主要协同发展动力,在人才管理创新、科技研发创新、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体系创新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合作前景和发展潜力,市场潜力和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和释放,技术创新能力在该地区会得到进一步的体现。

(6)沈阳经济区

沈阳经济区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个城市组成,拥有人口2370多万,占全省近56%,区域面积7.5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近51%。东北三省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化程度高,工业体系完整,作为东北振兴战略的主战场和主阵地,沈阳经济区是东三省主要打造的区域协同发展区域,是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产能提升区域,是连接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国的重要对外开放平台。自2009年开始,沈阳市召开一系列经济工作会议,通过借助政府大数据、企业大数据、社会团体大数据,从而尽快融通沈阳经济区在人口管理、交通、商贸物流、产业集群、电信、房地产、金融业、旅游业和环境治理的一体化发展目标。根据2011年辽宁省省级统计数据,沈阳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为1.39万亿,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3.3%。沈阳经济区之所以在全省的经济影响力大,就是因为其在地域相通、政府沟通、文化相连、习俗相近等方面不断努力的结果。首先,沈阳经济区处于东北三省的中心地区,是东北地区铁路、公路、航空的最大枢纽,城市内公路网线覆盖程度高,地铁、公交车、城市出租车交通工具一应俱全,因此,为全省乃至东三省提供了协同发展的基础。其次,沈阳经济区拥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良好的森林覆盖率,这为人居环境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最后,沈阳经济区一直以来由于城市人员流动性较高,从而企业交往、社会团体交往频繁,因此,该地区更容易形成相同且互通的价值观。总体来看,在沈阳经济区的积极策动下,东北地区的经贸往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要比全国其他地区更好,未来协同发展潜力巨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