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协同发展:机遇与挑战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协同发展:机遇与挑战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后,无论是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其发展水平较为接近且产业、技术、资源、人才等发展因素出现同质化现象较多,因而更容易出现竞争大于合作的局面,不利于各国之间的协同发展。总体来看,作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一场全方位的国际型权威会议,其对世界各国融入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带来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南北合作是近年来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新趋势。例如,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盟与东欧的双边协定,这些都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目前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证明,南北合作是优于南南合作和北北合作的。首先,在开放发展的环境中,发达国家更有利于将自身更多的技术知识资源、制度资源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实践经验表明,在有发达国家参与的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在加入区域一体化组织后都会出现强劲的工业化过程。其次,在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拥有比原来更大的市场空间。最后,无论是发达国家之间还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由于其发展水平较为接近且产业、技术、资源、人才等发展因素出现同质化现象较多,因而更容易出现竞争大于合作的局面,不利于各国之间的协同发展。因此,世界银行的许多研究结果都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南北区域经济一体化优于南南区域经济一体化。[7]

(1)世界银行(World Bank)

世界银行是世界银行集团的简称,成立于1945年,是全球三大金融机构之一。世界银行在成立初期,主要帮助西欧等国家尽快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霾中加快经济复苏,表面意图是公平正义的,但是由于美国借助“马歇尔计划”来帮助各个国家进行战后重建,提出了很多不利于各个国家长期发展的经济计划。因此,当时的世界银行也饱受各个国家诟病。此后,随着各个国家的经济复苏以及美国全球化战略的布局,世界银行的战略意图便没有那么明显了,而是在维护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快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实现区域间国家开放发展等方面做出努力。总体来看,自世界银行成立70多年以来,在制定全球化投资政策、防范区域间系统经济风险、提升国家经济力量、减少因失业而带来的社会动荡、全球化反腐败等方面加强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较好地保持了世界银行在全球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加快地区之间经济协作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和支持。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1944年7月1日,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出席了会议,共同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经过多轮的磋商与讨论,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制定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1945年12月27日,布雷顿森林会议结束,会议达成了《布雷顿森林协定》,该协定宣告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运作该体系的正式组织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诞生以来,其职能就依据国际环境对国际公共产品的需求而不断调整。20世纪70年代,固定汇率不再适应全球经济的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管理汇率的职能弱化,开始转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宏观经济政策建议。20世纪80年代,区域金融危机给国际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进一步把金融危机管理纳入自己的职能范围。当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核心职能主要是加强国际货币合作、维护汇率稳定、应对成员国经济金融危机等。

(3)世界贸易组织(WTO)

1994年4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1995年1月1日该组织正式生效。其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即GATT。WTO秉承GATT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宗旨,积极推动世界范围内的多边贸易谈判。在过去70多年的时间里,GATT/WTO共成功举行了八轮关税减免谈判,使全球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尤其是肯尼迪回合、东京回合、乌拉圭回合谈判使关税水平分别下降了38%、33%、38%,对全球贸易自由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8]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整的、更具有活力的和永久性的多边贸易体制。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相比,世界贸易组织管辖的范围除传统的和乌拉圭回合确定的货物贸易外,还包括长期游离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外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和非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等领域。世界贸易组织具有法人地位,它在调解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随着发展中国家日益增多和经济壮大,WTO成员之间的协同发展理念越来越难以调和,主要表现在:缔约国研究议题过于宽泛、各国利益冲突加剧、决策机制难以有效运行、各方利益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发展中国家被寄予了更多的经济贸易之外的战略诉求。总体来看,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为全球多边化贸易规则提供了有利的平台,为加快国家内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建立更加公平的全球化贸易规则做出了努力。

(4)20国集团(G20)

20国集团成立于1999年,是在原有8国集团的基础之上加入了另外12个新兴发展国家,其合作机制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指导的非正式合作组织。由于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成员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的80%以上,贸易总量占全球的85%以上。该组织每一次形成决策性的文件,对于全球未来的经济走向都具有无比深刻的影响。同时应该指出的是,G20在成立之初的主要因素是出于八国集团环境保护、经济结构调整、资源枯竭、人口老龄化等方面的问题,不得已而与发展中国家达成协同发展的策略手段,即将现有的环境依赖型、资源依赖型、人口密集型等众多传统产业向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自身就可以转化为清洁型、高新技术型等经济附加值更高、技术门槛更高的产业发展,从而实现本国经济新动能的培育和发展。自成立以来,20国集团在应对全球化经济危机、全球化环境治理、全球化军事冲突等方面具有强有力的协同作用和主导地位。虽然该组织作为一种非正式组织存在,而且都是在紧急关头才能进行务实性磋商,但是其形成的政策性文件一经实施,便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同时,由于发展中国家的介入,其所形成的文件不再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规则和体系,而是兼顾了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根本利益原则。总体来看,作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的一场全方位的国际型权威会议,其对世界各国融入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带来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www.daowen.com)

(5)美国—多米尼加—中美洲自由贸易区

2004年8月5日,美国与多米尼加共和国以及中美洲五国签署了美国—多米尼加—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DR-CAFTA),该协定包括多米尼加共和国以及五个中美洲国家(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2006年3月1日,美国和萨尔瓦多协议生效,同年4月1日与洪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的协议生效,7月1日与危地马拉的协议生效,2007年3月1日与多米尼加共和国协议生效,2009年1月1日与哥斯达黎加的协议生效。至此,美国—多米尼加共和国—中美洲自由贸易区所有成员国的协议全部生效。中美洲和多米尼加共和国是美国在拉丁美洲除墨西哥之外的第二大出口市场,受益于2000年签订的《加勒比海盆地贸易伙伴法案》(CBTPA),中美洲国家和多米尼加共和国对美国的出口享受免税优惠政策,但这些发展中国家往往对美国保持着很高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限制美国企业的贸易和投资,美国—多米尼加共和国—中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达成将促使双方由单边优惠向双边互惠转变,美国因此也能享受免税政策。这项协定曾引起美国国会的激烈争议,民主党派认为该项协定在劳工方面的条款过于薄弱,将损害本国工人的正当权益,以纺织和糖为重要产业的一些州的共和党议员也因担心就业岗位流失,对该协定持否定意见。小布什政府为促使美国国会批准该协定做了大量的游说工作,他们认为这项自由贸易协定如果能够得到国会批准,不仅能为美国提供一个拥有4400万人口的广阔的消费市场,而且能够减少美国产品出口到中美洲国家的贸易壁垒,增加新的投资和就业机会,同时也能与“后院”国家建立更加密切稳固的伙伴关系,带动该地区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加速民主化进程,这对促进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达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6)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是亚洲太平洋地区21个经济体共同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覆盖全球40%的人口,占全世界生产总值的56%以及全球48%的贸易额。近年来,该组织在促进地区经济投资、贸易往来、降低关税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帮助亚太地区经济腾飞上贡献了应有的力量。该组织作为一个跨区域型协调机构,不仅有定期的政府间领导人会晤(一般为每年召开一次会议),还有定期召开的理事会,其目的在于运作与协调亚太地区的多边关系,同时,还有贸易和投资、经济、经济技术合作高官指导、预算管理等4个委员会来进行专项负责会谈。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在增进本地区福祉、维护货币汇率稳定、实现地区有效投资、促进地区文化交流、完善协同发展机制等方面做出了较多的努力,特别是开创了亚洲地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先例,在推动区域和全球范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7)博鳌亚洲论坛(BFA)

博鳌亚洲论坛又称亚洲论坛、亚洲博鳌论坛,成立于2001年,是一个常年设在中国的国际性论坛。该论坛主要以非官方、非营利而著称,其不仅是政府间有效沟通的平台,还是企业、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的桥梁。因此,该论坛形成的机制较为灵活、内容较为丰富,这为亚洲众多国家的地区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合作途径。最初发起成立的国家是菲律宾、日本澳大利亚三个国家,主要成立的原因是:虽然亚洲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动力强劲,但是普遍限于竞争大于合作的状态,产业同质化、低水平建设造成了行业间规模不经济效应频繁发生。为了克服此种现象,增进亚洲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加快亚洲地区之间的区域协同,博鳌亚洲论坛应运而生。通过近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取得的成效以及对外广泛的影响力,迄今为止,已经发展为29个成员国。当前,博鳌亚洲论坛又有了新的使命,就是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凝聚正能量。总体来看,博鳌亚洲论坛得到了亚洲众多发展中国家、地区组织的普遍欢迎,论坛在新的历史节点下,期望立足亚洲,面向未来和世界两个不同的维度,开展富有成效的一系列努力,特别是在科技创新、公共教育、卫生健康、区域文化、媒体交流等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实现亚洲地区乃至整个全球化的协同发展。

(8)22国集团(G22)

1998年2月18日,2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讨论有关亚洲金融危机的问题,从而形成了22国(地区)集团。该集团包括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它们是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法国、德国、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波兰、俄罗斯、新加坡、南非、泰国、英国和美国。该组织拥有3个工作组,其主要职能就是推动国际金融领域的交流,以巩固和加强全球金融体系,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出现。该集团自成立以来不断加深区域间交流合作发展,但是由于跨区域程度较广、缺乏有效的协调机构、地区利益难以调和、政策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等,实质上来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力,但是这一次的尝试与探索,确实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开创了地域覆盖范围广、合作范围广、成员数量多的先河,也为南北区域性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合作思路与协同发展模式。同时,22国集团的形成也标志着全球化不仅仅是一种单一形式的合作关系,还在开放合作的前提下,通过自身优势的发挥,在增进本国或本地区人民福祉的同时,实现与其他国家的长效发展,从而达到全方位、系统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均衡发展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