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内经济发展:快速发展与结构矛盾

国内经济发展:快速发展与结构矛盾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但是也存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发展明显快于广大乡村地区的问题。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上看,主要依赖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投资、基础产能和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附加值现代化产业发展滞后,在发展脉络上存在着新旧产能转换、低端产业和高新产业对接不畅的问题。

国内经济发展:快速发展与结构矛盾

(1)发展格局不平衡。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但是也存在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城市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城市发展明显快于广大乡村地区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政策的倾斜和区位优势的突显,大量的人口和外资涌入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并带去了低廉的劳动力、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发展理念以及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因此,这些城市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这也给城市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比如交通堵塞、电力供应紧张、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等。另一方面,广大中西部的城市和农村地区由于国家战略发展的考虑、区位上的劣势、发展观念未得到根本性转变等原因,长期面临人才流失、技术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市场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从而增加了社会治理和发展的成本。因此,区域间的协同发展越来越成为必不可少的治理手段和发展路径。

(2)发展脉络不通畅。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上看,主要依赖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投资、基础产能和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高附加值现代化产业发展滞后,在发展脉络上存在着新旧产能转换、低端产业和高新产业对接不畅的问题。从央行和各商业银行公布的各类贷款数据来看,迄今为止,中国的贷款资金流向依然集中在铁路、公路、房地产、机场、钢铁和建材等产能过剩行业,而股市资金流入行业也大多集中在保险、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金融行业,这一基本的贷款资金流向格局决定了要破解发展脉络不畅的问题,首要任务是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这就需要将流入过剩产业的资金引导向高端产业转移,进而为实现区域间协同发展打下基础。(www.daowen.com)

(3)公共资源分布不协调。随着新时代战略决策的重大调整,例如北部的京津冀一体化、中部的长江经济带、南部的粤港澳大湾区、西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但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公共资源的投入也严重分化,中西部地区城乡间公共资源投入也趋于分化。这些问题日益上升为我国的主要问题,即在发展性质上将“如何做大蛋糕”的效率问题转化为“如何分蛋糕”的公平问题,因此,区域间谋求向外开放发展的协同合作机制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