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中,著名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曲线)通过对众多国家的实证研究,揭示了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和人均收入之间存在着一种倒“U”型关系,即随着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生态退化日趋严重,污染物排放不断增加,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但在到达某个收入水平后(通常称为生态环境“拐点”),主要污染物排放跨过排放峰值后开始步入下降通道。
世界各国的经验研究表明,出现拐点的人均收入区间大约在5000~8000美元(1990年不变价)。不同污染物的拐点出现时间略有差异,通常情况下,毁林的拐点较早出现,二氧化硫等地域性污染物次之,二氧化碳等全球性污染物和垃圾排放等拐点出现较晚。从主要国家大气污染物减排的时序来看,最早出现“拐点”的为颗粒物(PM),比如美国的PM排放出现峰值的时间为1950年左右;其次是在1970年左右SO2“拐点”的出现(英国在1968年,美国在1974年,欧洲在1970年代,日本在1965至1974年间);随后NOx排放拐点出现在1990年左右(英国在1989年,美国在1994年,欧洲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在2002年)。NOx排放拐点滞后SO2“拐点”大约20年时间。从OCED(经合组织)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的进程来看,NOx与经济增长脱钩滞后于SO2与经济增长的脱钩[2]。
得益于“十一五”以来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我国部分污染物排放拐点先后到来,如烟尘粉尘、SO2等污染物先后到来并处于下降态势。但值得注意的是,氨、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排放仍处于快速上升态势,生活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也处于较快上升阶段,叠加起来,大多数污染物排放仍处于历史高位。
图1-3 广东省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变化趋势预测(www.daowen.com)
说明:虚线为预测值,二氧化碳为模型预测值,其余污染物为示意值。
就广东而言,与全国情况类似,大多数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上升态势,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按照“十三五”时期人均GDP 7%的增长速度,到“十三五”期末,广东人均GDP将增长至15000多美元(相当于1990年不变价的约7800美元),根据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此期属于多数污染物排放的峰值期,意味着多数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望相继达到峰值,跨越“拐点”步入下降通道。图1-3显示了广东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历史变化和未来预测趋势的情况,其中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趋势变化为模型预测值,其他污染物为示意值。可以看出,除了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拐点”已于2005年到来,生活污水、废水固体废物、二氧化碳等多种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于上升阶段。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主要污染物“拐点”时间均早于二氧化碳排放“拐点”,因此,这意味着其他污染物,如工业废水、工业废气、氨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将有可能在“十三五”期间逼近峰值、进入总量排放的“拐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