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福祉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过去计划经济时期大包大揽的教训以及当今希腊等国的主权债务危机,都告诉我们,保障和改善民生绝不是光有良好的愿望就可以的。社会政策学就是专门研究民生福祉的现代学科。一般来说,社会政策指涉的是应对社会问题、满足人类需要、影响国民福祉的公共政策。正如英国著名社会政策学者迈克·希尔所说的,社会政策就是影响公共福利的国家行为。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实施社会政策已成为现代政府的中心任务:它决定哪些风险需要通过国家干预而得到解决,哪些再分配需要以国家权威加以强化。通过科学的社会政策设计,社会福利不仅可以起到安全网的作用,而且能够保证贫困人口投资于人力资本的积累而起到跳板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社会政策托底思想,为我国民生保障实践以及选择福利社会模式指明了方向。如2013年9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作了题为《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发言。他在发言中指出,“宏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是一个整体,各国要用社会政策托底经济政策,为宏观微观经济政策执行创造条件。”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宏观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是一个整体,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把握社会政策的发展方向,从而有利于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策的关系,实现二者有机统一。广东应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社会政策托底思想为指导,借鉴欧美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经验教训,加快促进社会政策托底思想向底线型社会政策模式的转化,把民生改善乃至福利社会建设建立在更为科学的基础上。要转变思想观念,社会政策支出的扩大,或者说民生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是只花钱、无效果的社会消费,而是一种“社会投资”,特别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要加快社会政策的发展和社会保护体系的制度建设速度和质量,与市场化、工业化日益增长的生活风险速度相协调,给城乡居民稳定的预期,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