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东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广东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资”经济增长乏力也给广东产业进出口竞争力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广东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1.高端产业的有效供给仍然不足,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现象

近年来,广东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取得较大进展,但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仍需要破解,特别是高端产业有效供给缺失的问题日益突出,转型升级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其中,从产业内部结构看,制造业整体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广东制造业由轻工业重工业转型的阶段明显滞后于江苏,且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高级化程度相对滞缓,先进制造业发展质量不高。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物流和商务等五个行业增加值约占整体服务业的38%,远低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水平。从技术结构看,自主核心技术供给不足;从供需结构看,过去多年形成的生产能力难以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严重不足,低端产能的无效供给过多。

此外,广东传统制造业产能普遍存在结构性过剩,特别是钢铁、石化等行业尤为突出,低端产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凸显。LED、光伏等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出现了重复投资、结构趋同的现象。如广东LED行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产业链上游缺乏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下游的低端企业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产品销不出去,也就导致了前两年LED企业的倒闭潮。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广东控制过剩行业准入、化解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的任务依然艰巨。

2.产业转型的创新动力仍待增强,存在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隐忧

近年来,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在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人才投入等动力转换方面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然而与先进国家及地区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在创新投入、专利等方面均存在动力不足的现象。

其中,研发投入强度仍有待提高。广东全省R&D投入占GDP比重在逐年提高,2015年为2.5%,然而与北京(6.08%)、上海(3.6%)等相比,广东省的研发经费投入占比相对偏低;与发达经济体的科研投入比重相比差距也较大,如韩国(3.47%)、日本(3.44%)、德国(2.92%),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广东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工业企业专利申请的总量和速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广东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曾一直位居全国首位,但近年来已被江苏反超。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在全国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在全国的占比则持续上升,2014年占比已高于广东;而且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的增长速度要低于全国,更是远远低于江苏省的速度,发展后劲受到制约。

广东产业自主研发能力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亟待增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投入比重不到10%,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30%的水平。同时,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不足10%。此外,关键技术缺失,我省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中,80%的专利技术来源于国外,微电子、光电子、关键芯片和基础材料发展滞后;装备产业中,精密驱动件、控制件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存在价值链“低端锁定”的隐忧。

3.工业生产增速放缓,实体经济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

尽管当前广东产业经济发展总体保持稳定,但由于受市场需求不振、部分产品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存在较大的下行压力。2016年前三季度,工业增速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部分行业困难比较大。1—9月轻工业增加值仅增长3.5%,食品制造、烟草制品、纺织服装、毛皮、家具、造纸、印刷等行业增加值的增速均较低。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1%,增速均较低,民营企业增速虽保持较高水平,但比上半年回落1.4个百分点。实体经济生产经营困难仍然较大,人工成本持续上涨、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等因素也增加企业的经营难度。2016年1—9月规模以上企业产品销售率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企业产品销售、资金流转速度略有减缓。同时工业投资增速回落,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意愿不强,1—9月,工业投资增长11.6%,增幅同比回落9.8个百分点,回落幅度较大,表明企业投资增产扩能意愿不强,这势必影响下阶段工业生产的加快。

4.国际市场需求持续低迷,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www.daowen.com)

由于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广东的工业进出口面临较为不利的外部环境,国际需求未见明显改善,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较突出问题。广东进出口总额近两年持续负增长,2016年1—9月进出口总额4.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0.2%,虽然降幅有所收窄,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此外,广东工业出口交货值自2015年6月以来也呈持续负增长走势,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3895.16亿元,同比下降0.3%,其中,轻工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8853.79亿元,同比下降0.9%;重工业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15041.37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同时,近年来受内外需严重不足的影响,传统加工贸易为主的“三资”企业,在资源、成本等方面优势逐渐丧失的情况下,减少本地生产量和出货量,甚至缩减本地产能,将部分产能和订单逐步向省外、境外转移。广东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资产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比重由2013年的46%下降至2016年三季度末的42%。“三资”经济增长乏力也给广东产业进出口竞争力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5.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仍过大,产业区域协调发展任重道远

近年来,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区域经济差距虽然呈不断缩窄的趋势,但地区发展差异系数仍居高不下。特别是2015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在经济新常态下率先转型、率先调整,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而粤东西北地区受传统发展模式影响,经济发展活力不足,产业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2016年前三季度,粤东西北GDP增速比珠三角低0.9个百分点;粤东西北投资增长9.1%,比珠三角低4.4个百分点,其中山区投资下降2.4%;粤东西北财政收入状况也不理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增长2.1%,比珠三角低13.3个百分点(见表5)。

表5 2016年1—9月广东分区域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信息网。

再从服务业的发展来看,粤东西北与珠三角差距进一步扩大。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服务业中,珠三角营业收入总量占全省的95.4%。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相比,无论是在规模还是效益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产业区域不协调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表6 2016年前三季度广东规模以上服务业分地区情况表

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信息网。

同时,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并不高,区域之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城市群之间产业同构现象还比较明显,尤其是珠三角,其城市群产业同构系数最高值达0.9223,区域分工合作不明显,产业结构雷同,对粤东西北辐射的能力非常有限。粤东西北城市群产业同构系数最高值也达0.8243。珠三角需统筹区域内各城市的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产业转移特别是产业共建,粤东西北应积极通过产业有效对接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区域产业布局继续不断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