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农村市场化进程中,我市率先突破不利于市场化改革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统筹城乡工作思路,重点在土地产权制度、市场主体、运行机制、宏观调控等方面先行先试,通过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健全新型农民组织机制等措施,农村基本生产要素得到有效配置,现代投融资体系初步确立,市场主体多元组织化、宏观调控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建立现代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始终坚持现代产权制度核心理念,以“还权赋能”为主线,对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房屋等实施确权、登记、颁证,尤其是在“确实权、颁铁证”上狠下了功夫。目前,以“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为核心的现代产权制度正在全市农村逐步建立。
二是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模式。近年来,我市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农业规模经营呈上升态势。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农用地流转面积427.66万亩,占全市用地总面积的31.1%。其中耕地流转面积336.8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2.97%。从形式上看,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形成了以出租、入股和转包为主,以转让、互换为辅,其他方式为补充的模式。从价格上看,2013年全市耕地流转最高价格3600元/亩年,最低价格300元/亩年,平均价格为1941元/亩年。
三是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组织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都市在对原有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探索出了新型组织形式: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农民以现金或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公司;农民自愿联合组建股份合作社或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与外来业主共同合作,业主出资金,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经济实体;打破传统的地域概念,跨区域组建股份制公司或合作社。(www.daowen.com)
四是搭建农村市场化投融资平台。近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搭建农业投融资平台,拓宽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渠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如:推动市信用社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成都农商银行,将成都商业银行改组为成都银行;设立村镇银行,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成立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小城投公司、现代农业物流发展投资公司;开展农村土地资产融资、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贷款等。
五是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并轨。2010年,我市出台《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2011年,我市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持证人员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法律援助等方面享有与成都居民同等的权利。在养老保险方面,用人单位和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无固定单位的城乡居民可自主选择参加任何一种基本养老保险,两种制度全面衔接、自由转移接续;在医疗保险方面,城镇和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参保补助标准一致;住房保障方面,在农村推行以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为主要形式的住房保障制度,只要符合准入条件,均可享受廉租房、购买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
六是健全新型村级治理机制。通过撤组并村,切实改变了部分村组规模偏小、管理服务功能弱的问题。通过完善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建立健全了村民议事会、监事会和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形成了部门、乡镇、村组“三级”联动管理,村民委员会、议事会、监事会“三会”共治的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