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经济区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城市经济区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城市经济区的结构城市经济区是典型的结节区域,其内部是一个多层次地域系统。但是,没有中心城市的强劲拉动,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小城镇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要与整个经济区的性质和功能相适应。在行政部门管理为主的情况下,地域分工往往被忽视,城市经济区可以通过中心城市把行业分工和地域分工有机地结合起来。

城市经济区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一)城市经济区的结构

城市经济区是典型的结节区域,其内部是一个多层次地域系统。

1.城市经济区域内必须具有发达的分工协作和紧密的经济联系

城市经济区越发达,经济联系越密切,区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越繁忙,区域经济网越完善。城市经济区内在的经济联系,形成了地区内经济的独特属性,也形成地区内的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这些地区以外的经济运动形成强大的辐射,并同其他经济区进行交换。为了使这一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就要合理地组织区内的分工协作体系,使自发的协作和联系变为自觉的协作和联合,使松散的经济要素成为一个“优势的集合体”,以获得最大的区域经济效益。

2.城市经济区形成的核心和依托是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是指那些在全国或较大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和作用的城市,它在城市规模、经济实力、服务等各方面都要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否则就不能称为中心城市。当然,中心城市的存在和发展要以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为基础,没有区域内经济的发展,就不会产生中心城市。但是,没有中心城市的强劲拉动,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也是不可能的。

3.城市经济区以若干中小城市为骨干和中坚力量

城市经济区还存在若干中小城市,它们在城市经济区中具有骨干作用,是影响中心城市经济功能得以实现的必要环节。中小城市都是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形成和发展受到城市本身的条件和区域经济基础的制约,城市的发展又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该从区域着手,对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布局进行统筹规划,使区域内形成各具特色、分工协作的城市体系,以充分发挥每个城市的作用,促进区域内经济的发展。

4.城市经济区以众多小城镇作为连接城乡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城市经济区内还存在为数众多的小城镇,它们在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城镇虽然不能独立构成经济区的中心,却是整个经济区网络上的一个点,是连结城市和乡村、非农产业和农业的纽带。因此,小城镇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要与整个经济区的性质和功能相适应。只有这样,经济区才能协调发展,小城镇本身也才能呈现出活力,从而更好地带动所在地区的乡村经济发展,同大经济区保持一致。

5.农村是城市经济区最深厚的基础(www.daowen.com)

城市经济区绝不单纯的是城市问题,还包括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的农村是城市经济区中最基础的层次。一方面,城市本身就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产物,只有依靠广大农村这个最现实、最广阔的基础,城市经济才能存在和发展;另一方面,城市经济只有为农村服务,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经济保持活力。

(二)城市经济区的功能

1.城市经济区实现了经济活动与管理形式的统一

经济活动是生产的内容,管理组织是生产的形式,内容要求形式与之相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横向的经济联系与之相适应。城市经济区就是以横向经济联系为主的经济组织,它既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高效性,也实现了经济管理组织的合理化,从而把经济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恰当地统一起来。

2.城市经济区实现了行业分工和地区分工的统一

社会分工对人类的物质生产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分工不仅包括行业之间和行业内部的分工,而且还包括地域分工。在行政部门管理为主的情况下,地域分工往往被忽视,城市经济区可以通过中心城市把行业分工和地域分工有机地结合起来。经济区中的每一个部门既有自己的专业化生产分工,同时又是整个经济区的地域分工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行业分工和地域分工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极大提高。

3.城市经济区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和完善经济管理体制的统一

城市经济区的建立创造了一种新的生产力,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实现宏观经济结构和布局的合理化。同时,城市经济区的形成也为经济管理和组织开辟了一条新路,我们必须改变那些过时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建立一套新的经济管理体制。

4.城市经济区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发展经验证明,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是缩小城乡差别的唯一之路。城市经济区就是这条道路的可靠保证,它不仅为中心城市组织经济、领导和带动乡村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且通过城市经济区的渗透和辐射,逐步发展与不发达地区的联系和合作,从而带动落后地区,实现共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