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经济学中的区域概念及其评价

经济学中的区域概念及其评价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对于“区域”概念的界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因此,我们有必要就经济学对区域概念的认识做一个回顾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本书关于经济区域的概念。胡佛、理查德森等学者对区域概念的理解就是这种有限空间。将区域抽象为一种经济组织,有其科学性和逻辑上的可接受性,但却丢失了区域概念本身所蕴含的特有的空间内涵。

经济学中的区域概念及其评价

目前对于“区域”概念的界定,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正如区域经济学家H·理查德森所说,精确地定义区域是如此困难,以至于大多数区域经济学家宁可回避这项工作。此外,由于区域经济研究者的学科背景差异,各个学者从自身对于区域经济学的理解出发,从不同的角度对“区域”进行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各自展开对区域经济学学科框架理论体系的构建。因此,我们有必要就经济学对区域概念的认识做一个回顾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本书关于经济区域的概念。

(一)经济学中“无限空间”的区域概念

一般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时,往往做出既简单又不现实的假定,即所有生产和消费都集中在一个地点,这样就剔除了空间因素这一极其重要而很棘手的变量。最简单的例子是运输成本,这种运输成本是因生产区和市场区的空间分离而产生的。一般经济学视这种成本为一种生产成本,并认为降低这种成本的主要途径是运输技术的改进和发展。然而,如果调整厂商的生产区位,则可以避免这种额外的成本,或大大节省运输成本。正如贝克曼所指出的那样:“新古典经济学没有分析生产和定价的空间层面,而把它让给了区位论。”从这种角度去理解区域时,区域是一种无限空间,可以由点、线、面来表示,但不包含范围。我们经常接触的空间是地理空间,可以用点(位置)和线(距离)来表述;如果我们研究的是不同产业或不同人之间的“距离”,这种空间是一种模糊空间,我们可以用“模糊位置”“模糊距离”来表述;如果我们研究的是“核”与“外围”的关系,则这种空间为佩鲁的“受力场”,我们可以用“核”与“受力的通道”来表述。在与这种纯粹空间有关的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中,人们比较熟悉的是区位决策问题。

(二)经济学中“有限空间”的区域概念

传统经济学有时也从有限空间角度理解区域概念。这里所说的区域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空间,可以用点、线、面来表述,而且还包括了一定范围。我们平时讨论的生产要素的跨界流动、区际经济发展差距、区际劳动分工与贸易等所涉及的区域都属于这种有限空间,这种有限空间包含某种边界,尽管这种边界是很模糊的。胡佛、理查德森等学者对区域概念的理解就是这种有限空间。胡佛认为:“区域是根据叙述、分析、管理、规划或制定政策等目的,作为一种有效实体来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根据内部同质性或功能同一性而加以划分。”胡佛还指出:“把区域视为一种聚合体,可以减少所掌握处理的数据和事件,这有助于描述区域。在多数情况下,人口普查、县的统计总量和平均数所提供的信息量与大量的单项普查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同样丰富的。但在分析、处理上,前者比后者容易得多。同样地,聚合体能够简化对信息的分析过程,这在一个地区内存在大量相互依赖的单元或活动,而这一整体又不仅是各个个体的综合时尤其重要。由于同样的原因,这一聚合体对于管理、计划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是必需的。从这些可以看到,最适宜的区域划分应遵循行政区域疆界。”我们从胡佛的阐述中可以看到,从这种角度所理解的区域,必然包括在某一主权国家的疆域内,中央政府对它拥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控制权,或中央政府的代表代理中央政府行使控制权。如果把区域理解为有限空间,而且它必须在某一主权国家疆域内以及能够有效地组织区内外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联系,那么这些区域在经济上应是比较完整的区域。所谓完整,是指区域能够独立地生存和发展,具有比较完整的经济结构,能够独立地组织与其他区域的经济联系。这就要求区域必须具备能够组织和协调区内经济活动和区际经济联系的能力,如果不具备这种能力,它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区域,不能单独组成一个区域。要具备这种组织和协调能力,不仅要能够制定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且能够刺激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各种政策法令,还要具有“高级循环”,也就是要具有由金融银行业、贸易和批发业、信息产业、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服务业等所组成的循环系统。如果区域缺乏这种循环系统,则无法组织区内的经济活动,也无法组织区际经济联系,不能独立地生存和发展。一般来说,制定政策的权力机构和高级循环系统主要集中在较高等级的中心城市里。因而这种中心城市充当区域经济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正如胡佛指出的那样,“每一个地区必须包含至少一个‘中心城市’组成的核心”。

这也就是我们国内学者常常引以为据的区域概念:区域由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或者城市、农村、城乡边缘区三元结构组成。(www.daowen.com)

(三)近年来对区域的一些新认识

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艾萨德的基础上演化出两种探寻区域本质的研究流派,一个分支是强调聚集的规模报酬递增原理,新经济地理学派代表藤田、克鲁格曼等,在《空间经济学》一书中虽然没有直接给区域下定义,但指出:“区域就是一定的经济空间,是各种形式的收益递增和不同类型的流动成本相互平衡作用的结果。”另一支是新兴古典经济学派,他们更加侧重区域产生的专业化分工基础,杨小凯等人则从专业化经济和交易费用的思想出发,深化了艾萨德等人的区域专业化分工认识,认为专业化与市场交换是产生区域差异的基础,提出区域是一种经济组织,它是随城市的形成而出现的,这种组织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四)经济区域概念

通过前面的回顾,我们知道传统意义上的区域概念强调的是一种空间,而近年来一些经济学者提出(特别是一些新兴古典经济学研究者)的概念则强调一种经济组织。将区域抽象为一种经济组织,有其科学性和逻辑上的可接受性,但却丢失了区域(或经济区域)概念本身所蕴含的特有的空间内涵。我们不能因为空间内涵不便于清晰地表述,就舍弃这一核心。因为不管怎么说,区域的概念离不开“空间”。区域概念不可能,也不应该像“企业”概念那样被无限度地抽象为制度或组织。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前面具体论述的经济功能区,给经济区域下一个定义,即经济区域是由不同种类、不同等级、具有较强自组织能力、相对独立却高度开放的经济功能区通过交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具有网络特征的经济空间。

在这一定义中,居住区可能是一种经济功能区;商业区可能是一种经济功能区;农村地区也可能归类于一种经济功能区。而且这些功能区可能有其自身的等级性。一方面,每一类经济功能区不同等级构成一种网络结构;另一方面,不同种类的经济功能区之间彼此联系,形成另一种网络结构。正是这种不同的网络结构彼此之间相互叠加,才形成了相应的经济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