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要素禀赋对经济功能区的影响

要素禀赋对经济功能区的影响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定的经济功能区,首先是以一定的要素禀赋作为特征而存在的,要素禀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功能区的性质。我们通过一个“两地区、两功能和两类要素”的模型说明要素禀赋与经济功能区的形成。(二)区域性要素与空间区域产出空间区域上的经济活动的产出与“区域性主导要素”成对称关系。

要素禀赋对经济功能区的影响

前文中,我们对非均质空间的区位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非均质空间下的区位选择要充分考虑要素禀赋,特别是区域性要素的作用。一定的经济功能区,首先是以一定的要素禀赋作为特征而存在的,要素禀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经济功能区的性质。

我们通过一个“两地区、两功能和两类要素”的模型说明要素禀赋与经济功能区的形成。

(一)模型基本假设

(1)两个空间区域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空间区域消费者偏好一致。

(3)规模收益递增。

(4)区域性要素很难流动或者被复制。

(5)“非区域性要素”市场完全竞争,任意流动,价格均等化。

(6)A地区域性主导要素为X;B地区域性主导要素为Y。

(7)经济活动x 以X为制约性“区域性要素”;活动y 以Y为制约性“区域性要素”。

由以上假设可知,两个空间区域的差异性主要体现为“区域性要素”的差异,且经济活动具有报酬递增效应。在这种假设条件下,我们可以看出,两空间区域将逐渐分化,形成两个不同的经济功能区。

(二)区域性要素与空间区域产出(www.daowen.com)

空间区域上的经济活动的产出与“区域性主导要素”成对称关系。当经济活动与“区域性主导要素”相符或者经济活动以“区域性主导要素”作为主要的投入品时,则产出遵循规模报酬递增的规律,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反之则相反。“区域性主导要素”的差异最终会导致相同经济活动在不同空间区域上产出不同,进而引起经济活动的空间调整。这种产出效应差异可以通过不同的产出函数的偏向性直观地加以判断。

假设有两种经济活动,一种是以X要素作为主要要素投入,产出为F(X);另一种则以Y要素为主要投入要素,产出为F(Y)。要素的产出差异效应则可以用图1-3明显表示出来,即如果活动与要素在空间上相对应,则产出效果呈现报酬规模递增特性;而反之则很难获得规模和报酬递增的效果。图1-3是两种不同活动在A地区布局得到的不同的效益函数。

图1-3 要素的差异产出效应

(三)经济活动的空间有效布局

我们通过两区域说明经济功能区的形成。在图1-4中,EA和EB分别表示两地区的区域性要素禀赋点,当经济活动x 在A地发生时,其产出量等于图1-4中通过EA点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出水平;当其在B地发生时,其产出量等于图1-4中通过EB点的等产量曲线所代表的产出水平。相应地,经济活动y 在A、B两地的生产水平也可以表示出来。根据图1-4,我们可以在图1-5中标出经济活动x 在A、B两地区的产出可能性曲线(或称之为收益可能性曲线)的两个端点,并用一条向外凸的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了活动x 的产出可能性边界线的大致轮廓,如图中xx ’曲线所示。

图1-4

图1-5

同样,y 活动的产出可能性边界可用同样的办法确定。图1-5中,x 活动的产出可能性边界为x’。由图1-4和图1-5可以清楚地看到,x、y 两种活动的产出可能性边界的差异完全是由两地区“区域性要素”的要素禀赋差异所造成的。产出可能性边界反映了一个地区对于某种经济活动的吸引力。x 活动的产出可能性边界相对偏向于A地,这意味着A地对于x 活动的吸引力要大于B地,而B地对y 活动的吸引力强于A地。于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空间区域应该根据其“区域性要素”的要素禀赋差异,配置不同的经济活动;或者不同的经济活动会根据其依赖的不同的“区域性要素”而在不同的空间区域实现配置。因此,不同的空间区域根据其吸引的不同的经济活动,可以形成相应的经济功能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