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视节目制作的传统:长短失衡的30分钟模式

电视节目制作的传统:长短失衡的30分钟模式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电视节目表之外,娱乐和新闻节目可长可短,既有30秒的剪辑片断,也有3小时的音乐会实况,30分钟的节目并没有什么内在优势。就像其他许多渐渐成为公认文化规范的传统一样,以30分钟为单位制作节目的传统实际上也是低效传播渠道的产物。追求方便性和娱乐性的观众会转向更短小的内容,追求充实感和满足感的消费者会转向更长的内容。但不长不短的僵化模式不再有市场了。

电视节目制作的传统:长短失衡的30分钟模式

观察一下Google视频或Barrio305上的内容,你几乎完全看不到精雕细琢的作品,除此之外,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内容的短小:大多数视频都在三分钟以下。电视一般以半小时为单位(剔除商业广告的话就是22分钟),不太会有这么短的节目。事实上,这样的迷你视频是一种新事物——一种介于消极的收看电视和互动式的网上冲浪之间的新媒体。

一想便知,以半小时为单位并没有什么玄妙之处,这不过是一种分割节目表的简单方式——只要采用这样的方式,各个节目必定是从整点开始,在整点结束。在电视节目表之外(即通过其他渠道观看节目),娱乐和新闻节目可长可短,既有30秒的剪辑片断,也有3小时的音乐会实况,30分钟的节目并没有什么内在优势。

就像其他许多渐渐成为公认文化规范的传统一样,以30分钟为单位制作节目的传统实际上也是低效传播渠道的产物。这个传统也许会在某一天褪色,被该长则长、该短则短的自然编排方法取代——这样的方法反映的是人类注意广度和节目类型的多样性,不是节目编排的方便性和广告商们的喜好。

这既是传播资源从匮乏转向丰饶的又一个希望,也反映了对匮乏的担心在我们的文化中是多么的根深蒂固。当我们转向宽带视频,摆脱固定化的节目安排,节目平均时长就会缩短。突然之间,最重要的成了消费者的意愿,不再是传播渠道的意愿。(www.daowen.com)

同样,随着视频iPod和带有视频功能的移动电话开启了移动视频的时代,短小内容将会随之兴起,我们可以忙里偷闲地抽时间欣赏它们——乘车的时候,等人的时候,工作休息的时候。体育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可以从体育节目中节选出任意长度——全场比赛,精彩镜头,关键性的一节或一局,最后两分钟等等。

我认为30分钟的电视节目就像是传统的报纸一样——一种诞生于匮乏时代的模式,现在已经度过了它的巅峰时期。追求方便性和娱乐性的观众会转向更短小的内容,追求充实感和满足感的消费者会转向更长的内容。但不长不短的僵化模式不再有市场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