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终将改变全球各国经济力量的对比,重构全球制造发展格局,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重塑发展理念、调整失衡结构、构建竞争新优势,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制造业再次或为世界各国竞相争夺的制高点。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回流与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制造业分流的双向挤压困境。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再工业化”战略,各国都开始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以促进制造业复兴或继续保持制造业的统治地位,力图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如美国发布《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德国提出工业4.0,日本发布《制造业白皮书》以及英国发布《英国制造2050》等都是各国为提高自身竞争力而提出制造业战略计划,可见制造业的竞争将成为未来大国竞争的关键。目前,制造业向发达国家的回流已经开始。如,苹果电脑已在美国本土设厂生产,日本制造企业松下把立式洗衣机和微波炉生产从中国转移到日本国内,夏普在本土生产更多机型的液晶电视和冰箱,TDK也把部分电子零部件的生产从中国转移至日本秋田等地。
表2-4 部分发达国家近年来发布的再工业化战略表
另一方面,一部分东南亚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等抢占中低端制造业,以更低的要素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其转移,成为中低端制造业的主要承接地。印度也发布“印度制造”战略,将制造业作为立国之本,希望利用后发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实现工业强国的目标。资本家们纷纷到新兴国家进行投资,利用新兴国家相对廉价的资源与劳动力获取利润。一些跨国资本直接到新兴国家投资设厂,有的则考虑将中国工厂迁至其他新兴国家。如:微软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部分设备转移到越南河内;耐克、优衣库、三星、富士康等知名企业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www.daowen.com)
总的来看,我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发展中国家“中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因此,在当前“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环境下,中国制造业唯有顺应全球制造业格局重新调整的大趋势,积极推进转型升级,才能在成本“地板”不断上升的压力下,突破上层的技术“天花板”,实现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跃升。
此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强化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相交织,我国将面临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新挑战。一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强化。近年来,我国成为遭受贸易救济调查最严重国家,据中国商务部数据,2018年前11个月中国共遭遇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金额总计324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8%和108%。这上百起贸易救济调查共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最多。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是贸易摩擦“重灾区”,立案数量多、涉案金额大。可以预见,未来我国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贸易摩擦将更为激烈,对我国制成品出口将造成不利影响。二是全球贸易规则也处于重构过程。美国在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劳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高门槛,将进一步削弱我国工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优势,也将影响我国工业实施的“走出去”战略。此外,美国推动的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美欧双方互相降低非关税壁垒,统一各类认证等监管标准,也将挑战我国参与的“金砖国家准贸易联盟”。全球贸易投资秩序的重建,可能对国内贸易投资产生替代效应,我国的对外贸易和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压力将会增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