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49年起连续14年担任德意志联邦总理的康拉德•阿登纳(1876~1967),由于在战后复兴西德的事业上功绩显赫,曾被美国《时代》杂志选为“当年的风云人物”,并被德国人誉为“俾斯麦以后最伟大的总理”。
阿登纳出任总理时已经73岁。但他敏锐地观察到:刚刚饱经战乱的德国人,几乎都出于本能地渴望着安定,谋求着新的生活。面对百孔千疮的现实,阿登纳认为:德国万事待举,但“经济高于一切”。可惜,自己对经济学懂得不多,近乎门外汉,若对经济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只能把事业弄糟。可喜的是副总理路德维希•艾哈德是一流经济专家,人又可靠,将国家的经济大权交给他,当属上策。于是,他组织了一个由专家组成的经济领导班子,并创造了独特的“双层政府”体制:上层由他掌管,主要负责国际和国内政治事务,而不干涉经济问题;下层由副总理兼经济部长艾哈德指挥,主要依靠财政部长舍费尔和联邦中央银行行长福克,具体负责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不参与政治。
起初,世人都对阿登纳的此举感到不可思议;但为时不久,又无不啧啧称赞。这主要因为阿登纳的分权调动了下属的积极性,并为他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天地。艾哈德、舍费尔、福克等人也都竭尽心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首先,艾哈德设计了一种符合德国国情的经济体制——社会市场经济。这是一种自由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它强调市场经济是基础,坚持自由竞争;但为了保证相对的社会公正与社会安全,国家要给予适当调节。与此同时,舍费尔紧紧盯住政府的收支,平衡预算,力争年年有结余,并筹集了应急用的大笔储蓄金。而福克也不失时机地利用他手中的权力,通过限制投资贷款,鼓励各种储蓄等方式,保证了货币的稳定和物价水平的逐渐下降。在此情况下,西德很快出现了一个较为安定的国内环境,人们的注意力也逐渐集中到经济建设上来。于是,住宅、工厂、发电厂相继而起,运输系统迅速完善,商店、餐馆也逐日增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终于跃居西方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www.daowen.com)
由于阿登纳实际上已将经济全权交给了艾哈德,所以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国内外政治事务。他奉行亲西方政策,使西德在1955年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而恢复了西德的主权国地位;他积极推动西欧联合,成了西欧经济共同体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从而大大提高了西德的国际威望;他努力消除德法民族隔阂,并使这对宿敌变成了友好邻邦,又从而保证了周边的安宁。
【狐狸的箴言】
给第一流人才一个能发挥他们各自特长的平台,让英雄有用武之地,作为最高领导的你,便可以“无为”而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