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华盛顿如何化解内阁分歧

华盛顿如何化解内阁分歧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789年,华盛顿组建第一届政府内阁时,任命杰斐逊和汉密尔顿为自己的左右手。尽管华盛顿没有也不可能彻底解决杰斐逊和汉密尔顿两人之间的巨大分歧,使他们握手言和,但他致力于将两人之间的冲突“关在内阁里面”,使其不致撼动整个联邦政府大厦,而且亲自加以裁决,不偏不倚,不偏不袒,取两人之长,避两人之短,服务于美利坚合众国。

华盛顿如何化解内阁分歧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首都是华盛顿,它位于波托马克河畔。其实,在1800年以前美国并没有这样一座城市,它是美国人民为纪念美国的开国元勋——乔治•华盛顿而专门建立的,由此可以看出他在美国人民心日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

美国人民尊重和敬仰华盛顿不仅因为他是美利坚合众国缔造者,更是因为他伟大的人格——公正无私。

1789年,华盛顿组建第一届政府内阁时,任命杰斐逊汉密尔顿为自己的左右手。由此组成的内阁班子被外界称为“三驾马车”,汉密尔顿主持内政,杰斐逊负责外交,而华盛顿则从总体上把握内政外交方针大计,这是一种相当理想的政府构架。

在华盛顿执政的头两个春秋,三驾马车配合默契,尽管美利坚合众国刚刚从英国殖民地脱离出来,前进道路上荆棘丛生,乱石垒垒,但三人彼此间能够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和障碍。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就这样在三驾马车的牵引下,走上了正轨的发展道路。但是,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刚刚度过蜜月期的三驾马车终于出现了裂痕。于是,三人之间的平衡开始打破,重心出现倾斜。裂痕源自杰斐逊和汉密尔顿两人的思想矛盾和认识分歧。

历史的角度来看,杰斐逊和汉密尔顿都是杰出的人才。他们两人都是美国的开国元勋,是美国建国史上一流的领袖人物。但是两人无论是从外表到气质,还是从思想到风度,还是从价值观念到外交政策,都是自成一体,截然不同。杰斐逊是中小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代表,而汉密尔顿背后站着的是北方大工商业资产阶级。他们分别代表占统治地位两翼的美国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这两翼之间的相互斗争和妥协犹如车之两轮,推动着美国共和政体的向前发展。

1792年到1793年,杰斐逊和汉密尔顿之间的争斗终于从思想上发展到组织上,从理智转化为情感,愈演愈烈。

在这种时刻,谁能调解这场争端呢?当然是华盛顿。华盛顿是当时美国最高行政首脑,是三驾马车的带头人,他同杰斐逊和汉密尔顿之间保持了等距离的均衡关系,不偏不倚,不亲不疏,决不偏袒任何一方。

争执双方,各执己见,是非难断。但华盛顿面对这种情况却显得很从容。早在1790年,他就说过:“构成争端,必有双方。要想充分了解,必须充分听取双方的意见并了解一切有关情况;消除分歧,则需要耐心和忍让。”追溯到更早的一些时候可以看出,1787年召开制宪会议时,华盛顿就明确地告诫民众,“宪法乃是理解与互相尊重忍让精神的结果,而忍让精神,实为我国独特之政治形势所不可或缺者。”基于这种指导思想,华盛顿希望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解决杰斐逊和汉密尔顿之间的纠纷和矛盾。(www.daowen.com)

杰斐逊和汉密尔顿双方代表的集团都想争取华盛顿的支持,都希望自己的代言人能够成为下一届总统。但华盛顿拒绝偏袒任何一方,威严地、不偏不倚地保持中立地位。不仅如此,更为重要的是,华盛顿还积极寻找“和解之路”,试图在杰斐逊和汉密尔顿之间找出一条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途径。他一方面告诫两人,他们之间的分歧如果继续发展下去的话,将会危及到联邦政府的地位,同时他又劝慰他们,尽管双方的手段和方式是不同的,但目标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强大和繁荣。

1793年,华盛顿给杰斐逊写了一封私函,热切希望双方抛弃各自的猜疑和偏激的指责,而代之以胸怀宽大的忍让、相互克制和妥协。要不然,政府的车轮将阻滞不前,我们的敌人将取得胜利,美好的美利坚大厦将被毁掉。三天后,华盛顿又给汉密尔顿写信。衷心希望彼此间能够容忍对方的政见,进而指出,要是由于他们的政见分歧或内部纠纷造成美利坚的脏腑遭受摧残,甚至达到使美利坚濒于四分五裂的地步,那将是多么的不幸。同一天,他又给伦道夫写信说:“要是报纸上的这些攻击、谩骂继续下去,必将使联邦土崩瓦解,进而使大西洋彼岸的敌人笑颜逐开。”

尽管华盛顿没有也不可能彻底解决杰斐逊和汉密尔顿两人之间的巨大分歧,使他们握手言和,但他致力于将两人之间的冲突“关在内阁里面”,使其不致撼动整个联邦政府大厦,而且亲自加以裁决,不偏不倚,不偏不袒,取两人之长,避两人之短,服务于美利坚合众国。

而这种公正正是华盛顿伟大人格的魅力所在。

【狮子的忠告】

公平正直,不偏袒手下任何一方,熟练运用权力的平衡术。这是高级领导人的必修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