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狼性文化背后的信仰照映:任正非的转变

狼性文化背后的信仰照映:任正非的转变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众所周知,中国企业界提出“狼性管理”一般可溯源于华为。狼性文化成为中国企业残酷竞争环境下的一个缩影。打过仗、吃过亏的任正非希望这支队伍要有野性,提出了一个“狼”的象征,以求震撼人心。苍狼,是成吉思汗的绰号,强调了危机感、动作快、团队精神和忠诚。任正非最近几年在内部讲话中,公开放弃了“狼性”的说法,更注重挖掘人性中的自觉性。人有点狼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狼性的比例超过了人性,那就会丧失人性。

狼性文化背后的信仰照映:任正非的转变

中国企业界,最为有趣的现象是喜欢向动物学习,而且整理了很多理论。常见的如鲶鱼效应、龟兔赛跑、瘦鹅理论、野鸭理论、小狗经济刺猬法则、松鼠精神、野雁天赋等,经常会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

狼是动物管理中的杰出代表,现在我们看到或听得最多的,都是关于狼的管理理论,“狼性管理”可谓甚嚣尘上,光是名以《狼道》的书,市场上就是好几十种。当然,最火爆的应该说是先有小说后有电影的《狼图腾》了。

众所周知,中国企业界提出“狼性管理”一般可溯源于华为。华为老总任正非早期很强调狼性管理。他总结狼性的四大特点:“贪”“残”“野”“暴”,都应在团队文化中得以再现,那就是对工作、对事业要有“贪性”,无止境地去拼搏、探索;狼性的“残”用在工作中,便是指对待工作中的困难要一个个地、毫不留情地把它们克服掉、消灭掉;狼性文化的“野”,便指这种在工作中、事业开拓中不要命的拼搏精神;狼性文化中的“暴”则是指在工作的逆境中,要粗暴地对待一个又一个难关,不能对难关仁慈。

狼性文化成为中国企业残酷竞争环境下的一个缩影。

这种倡导野蛮竞争精神的做法,特定条件下有一定的正面性,是对传统中国企业不善于竞争、不敢竞争、不愿竞争的一种“反动”,尤其是华为最初创业的多为缺少野蛮生长精神的知识分子。打过仗、吃过亏的任正非希望这支队伍要有野性,提出了一个“狼”的象征,以求震撼人心。所以,他有一句话:“我们学习的是苍狼,不是白眼狼!”苍狼,是成吉思汗的绰号,强调了危机感、动作快、团队精神和忠诚。白眼狼,就是忘恩负义、不惜代价,缺少底线。

不过,由于这种导向过于崇尚竞争和结果,容易在实践中产生误区,容易给人缺少人文关怀的感觉,容易形成冷漠失序、为结果不计代价的局面。任正非最近几年在内部讲话中,公开放弃了“狼性”的说法,更注重挖掘人性中的自觉性。

茅忠群认为,片面地强调向狼学管理,是否有点本末倒置?

孟子认为,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端分别为仁、义、礼、智的发端,扩充这四端就足以保四海,不扩充这四端则不足以事父母。(www.daowen.com)

茅忠群强调,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有着更高级的爱与沟通方式,若缺少了这些,“虎妈”“鹰爸”们只把教子当成制造产品,或者如动物一样,早早让孩子懂得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无疑都少了那份“人性”。

当然,他也承认:“我们不反对向动物学点什么,我们甚至提倡学习动物的某些好的特质,但是凡事皆有度。我们毕竟是人,是人就要用人的智慧来办事,而不是用所谓动物的智慧。”

人的智慧就在于更深层的理性和更广博的爱!而这恰恰是任何动物都没有的,动物的爱基于生存,而人类的爱则是基于成长。

茅忠群的观点是,人贵为万物之灵,在一定的时候不是不可以学狼,但是我们更应该使人自我觉醒,更应该从前人的智慧中寻找成长的源泉,从前人的经验中寻找经验。人类发展几千年,尤其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积累了无数生存智慧和成长经验,古人为此发明了那么多的宝贝,只是我们没有去好好地发现,如果深入挖掘,恐怕穷其一生都很难把传统的智慧结晶参透、用透。

或许是现代社会的生存艰难让我们不得不以一些动物的本性来对待社会,适者生存,以此立足社会。竞争的残酷性让我们不得不学狼,为了生存就不能停止追逐;为了利益,有时候就要想尽一切办法。人有点狼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狼性的比例超过了人性,那就会丧失人性。

在茅忠群的“圆满幸福人生之道”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是天地所化育的、特殊的、理性的、最高贵的动物。人的活法与动物的活法应当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天命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