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造团队领导力:三省会实践

打造团队领导力:三省会实践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方太的三省会议,其实是领导垂范的一种体现,他们要求干部带头反省。方太的“三省会议”是在公司各级管理团队内定期开展的,以自我反省为主,结合他人帮助,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来提升心性的方法。三省会不重形式重结果,这就对方太人的心态要求比较高,心态很重要。方太的三省会议,只是针对当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打造团队领导力:三省会实践

方太的三省会议,其实是领导垂范的一种体现,他们要求干部带头反省。领导垂范,然后上行下效,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领导的表率作用是相当大的。

很显然,如果领导在一些事情上的行为不改变,价值观都在嘴巴上,员工根本就不会相信。光凭嘴说,或者搞一阵风,没一点实际行动,也不见半点实际效果,那又有什么用?事情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你说得再多,如果自己没有以身作则,身先垂范,又以何服人?

茅忠群认为,作为方太的管理者,率先垂范最重要,也最有力。之所以这么说,首先,因为管理者的一言一行都有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如果管理者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满足他人需要为己任,就会对其他的管理者和员工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其次,只有管理者严格要求自己,“其身正”,才能在面对丑陋和落后现象时,面对部分员工工作不力、工作懈怠时,有提出批评和惩戒的底气与自信。

方太的“三省会议”是在公司各级管理团队内定期开展的,以自我反省为主,结合他人帮助,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来提升心性的方法。为的是个人每日三省,以达到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战胜自我的目的。

茅忠群认为,企业文化要落地,那一定要层层落地,每一个层级都不能忽视。三省会不重形式重结果,这就对方太人的心态要求比较高,心态很重要。犯了错就要有道歉的心胸和勇气,一个人的胸怀与他的事业成正比。茅忠群一直强调积极、坦诚、开放的心态,这是开好三省会议的基础。为什么要积极?积极是一种发现问题解决矛盾的态度;坦诚是自己要正视问题,敢于剖析自己;开放就是要宽容,要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茅忠群担心的是:我们是否能真的做到“积极、坦诚、开放”这六个字?做不到效果就不会好,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走过场,就失去了意义。这里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自利、利他的心态,三省会议是一个既自利(帮助自己),又利他(帮助他人)的活动。如果做不到帮助他人,就说明有的人还没有利他心。

方太的三省会议,只是针对当期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具体的做法一般是以自我批评为主,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让同事们以他为鉴。古人云,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所以三省会议很多时候就是一个教训总结会或经验借鉴会,主观上检视了自己,客观上也帮助了别人。

在方太,三省会议的组织氛围一般都比较好,因为方太其实是在建设一个坦诚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反思自己的错误,开诚布公地讲出来。因为在方太,大家开三省会的想法是为了改善工作,把工作做得更好,因此很容易营造出一种持续改善的氛围,就事论事,没有人身攻击,更没有人格侮辱,只对事不对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大家都心平气和地开会,开完会情绪不会带入工作。

当然,要想每个“三省会议”都开得成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人都有面子问题。别人在因为问题或者错误而进行自我批评时,其他的人可能会有一种“这事儿不是自己做的”的感觉,而且偶尔批评别人,也是理直气壮的,但真当这个事情或者问题出现或者发生在自己身上时,面子上能不能挂得住还很难说。心理承受能力强的人可能好一点,但遇到一个脸皮薄的人,特别是新入职的员工,可能就会无地自容。

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给别人提意见好像就是不给别人面子。所以凡事都在念头,念头一转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作为接受批评的人,如果我们真正有了利他的念头,心想,他们批评我是为了我好,也是为了让我把工作做得更好,也是为了公司为了大家。如果有这个念头,那么接受起批评来,心态就会好多了,也能正确客观地对待批评。而作为批评者,态度也要端正,一定要只说事,不说人,语言沟通应坦诚明了,不得有“话外之音”;即使是在批评时,也要和风细雨,用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因为这种批评,不是要打倒他,而是要帮助他,要帮他改正,为了以后把工作做得更好。同时也要培养同理心,善于换位思考:“这事儿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又会怎样做呢?如果是要我来自我批评,我又会怎样做呢?”

一般情况下,方太三省会上不会有争吵,也极少有大声说话,因为方太人知道,争吵不是沟通,沟通会解决问题,而争吵只会制造问题。

三省会议基本就是一个心平气和的沟通会,着眼于要解决的问题,着眼于达成结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站在利他的高度来看问题,是方太三省会议的高明之处。

三省之后,仁德为怀,还是要以仁德来管理企业,仁德对现代企业极其重要,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孔子曾经夸赞学生子路“闻过则喜”。闻过,是知过的前提,知过才能改过。改过、补过,才能不贰过,才能持续改善。《了凡四训》中讲的修炼成长第二大功夫就是“改过”。善于改过,才是健康、可持续成长的唯一途径。论语记载,“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www.daowen.com)

儒家思想强调人性关怀,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茅忠群认为,如果领导层不以实际行动带头履行企业文化准则,员工会认为只要求他们做没有道理。抵触情绪一旦产生,再好的企业文化设计也会失效。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者的一言一行,都将被员工有意或无意地效仿。这时,领导者的言行就不再是个人的言行,而具有了示范性、引导性。

在美国,一家公司的老板曾与公司的高级主管打赌说,当年的税前净利润率不会超过营业额的8%。可是,没想到那年公司的经营状况非常好,最后竟然超过了8%,于是老板不得不履行自己的承诺。

按照约定,他要穿着夏威夷草裙在华尔街上跳草裙舞。当他到华尔街时,发现他的高级主管早就请了一车的草裙舞伴和音乐师,并且通知了当地著名的报纸和电视台记者到那里等着他。尽管如此,他依然遵照约定,说到做到,在华尔街上跳起了欢快的草裙舞。第二天,这位老板穿着奇装异服在华尔街广场上跳舞的照片就上了报纸,员工见到他,都笑得前仰后合。

人们认为这位领导肯定会威风扫地,再无威信可言,后来的事实却证明员工对这位大出洋相的领导更加尊敬,公司效益也越来越好。

这位领导就是沃尔玛公司的总裁山姆·沃尔顿(Sam Walton)。他说到做到,通过深刻的自省,让企业达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他也遵守了自己的承诺,用自己的行动向员工传达出了诚实守信的企业价值观,为员工树立了榜样,看似丢人,实际上却赢得了人心。

山姆·沃尔顿的行为无疑也为其他企业管理者树立了榜样。企业文化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只有充分得到员工认同,落实到员工的行为上,才能体现出它的巨大作用。而实现企业文化落地,管理者的行为很关键。他们不仅要抓住一切机会向员工宣扬企业文化,让员工“知”,更要亲身践行企业文化,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员工,让员工“行”。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企业真正成为一支团队,一支在企业文化指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如果企业的管理者只说不做,口头上宣扬着企业文化,实际行动中却无视企业文化的存在,甚至做出背离企业文化的举动,那这种企业文化无疑是无法得到员工认同的。

茅忠群曾说,如果把建设企业文化比喻为修路,那么管理者应该是身先士卒的开路者、尽心尽力的修路人、勤恳细心的护路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之初,管理者要定战略、指方向,为企业文化建设开路;在建设过程中,管理者要积极参与到文化建设中,发挥自己的智慧,提炼符合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利用各种载体、在各种场合向员工宣扬企业文化,铺好企业文化的建设之路;形成企业文化体系后,管理者又要做好护路的工作,促使企业文化落地,及时发现企业文化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与时俱进地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这一切的工作,都离不开管理者的身先士卒,离不开管理者的表率作用。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尚)之风,必偃。”

在方太,要求领导者通过自省,时时鼓动君子之风。

方太的三省会已经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员工非常热爱的一项活动。方太没有把会议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中,经常有员工在三省会议上反省:

我有时候发现有员工在公司乱扔烟头,但是没有制止。

我没有把制止违纪行为当作自己的责任,存在推诿、不作为的思想问题。

等等,不一而足。

每当有这种三省时,公司方面就会强调,公司核心价值观中强调“义”,义就是合理合宜、公平公正、坚持原则。看到不符合公司文化和社会公德的行为,作为方太人,我们应勇敢地劝阻。义者受人尊敬,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公司里出现的不良行为大胆地说不。因为一些坏的习气或者行为,是不能被姑息和纵容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