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需要推行、需要分享,但是厨电行业毕竟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在这样的环境里面,儒家思想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这也是方太一开始就遭遇的窘境。
茅忠群开始讲的是五常——仁义礼智信,对此他是这样阐释的:
仁,就是讲仁者爱人,替别人着想。在企业里以用户为中心,在管理上替下属和员工着想。
第二个字叫义,就是做事对人要做到合适合宜、公平公正。比如我们有很多下属,我们对某个下属特别好成不成?它可能叫仁,但不符合义,企业要强调公平公正。
礼就是礼制,包括员工礼仪、行为规范、奖罚制度等。我们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问题,因为通常制度由管理层决定,一开始就想着把“这群不听话的臭小子”管住,相当于把员工放在了对立面。这样定出来的制度,员工往往比较反感。所以说儒家的制度既要符合仁的要求,又要符合义的要求。
智就是智慧。智在古代指明辨是非,现在衍生出各种智慧,包括刚说的制定制度,就要有智慧。
信有两层含义,一是诚实守信,二是互相信任。互信比守信更重要,你要一直守信,慢慢地员工才会觉得你值得信任,这样管理成本会最低。
对于这五个字,销售部门一开始有些迷糊,后来是困惑,但是迷糊归迷糊,困惑归困惑,学习还是要学习的。于是,办公室里人人都在谈仁义,对人要讲仁,对客户要仁,对对手也不要狠。
一时间,方太看起来很像所谓的“学习型组织”。
销售人员感到了困惑,发现自己不会做销售了。他们感觉学习儒道之后跟没学之前的差异太大了。以前没学,订单势头不错,业绩也好;现在学了,订单全跑了,全被对手抢走了。
负责销售的副总裁是一筹莫展。他同销售人员讲道理,说学习要学,但是工作也不能不做。但说破了嘴,效果也不明显。在公司学习儒家文化的方针指导下,员工学习势头越来越浓,业务却日渐滑坡。
销售副总裁坐不住了,他找到茅忠群,把这个情况如实做了汇报。
茅忠群一听,觉得他们学习劲头是好的,但是,为学而学,有点迂腐。尽管员工们知道学的是什么,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也不知道学以致用。“学”是一种工作之外的东西,更重要的还有在工作中的“习”,不能因为学儒家文化就影响了工作,更不能把工作撂到一边,因为这样做无疑是因噎废食。
解铃还须系铃人。文化的事还得由文化解决,还得从文化上找原因。
是不是说“仁义礼智信”有问题呢?不是,“仁义礼智信”都没问题,问题在于,我们该怎样理解“仁义礼智信”和践行“仁义礼智信”。
讲“仁义礼智信”,缺少了商场如战场的味道,像在做慈善。这样能在商场中站稳脚跟吗?(www.daowen.com)
不能。
能战胜如狼似虎的竞争对手吗?
不能。
茅忠群很快在后面增加了五个字:
“廉耻勤勇严”。
廉就是廉洁自律。中国商业大环境不太好,一家企业要做到独善其身非常难,所以让员工树立廉洁自律的理念非常重要。
耻就是羞耻心。要知羞知耻,有过能改。
勤就是天道酬勤。提倡幸福要靠全体员工通过勤劳的付出而得到,提倡市场上的结果要靠勤劳获得,提倡财富也只能通过勤劳才能得到。
勇就是勇于挑战、创新。孔子也打过仗,他认为既然要战就一定要赢;大儒王阳明更打过仗,迅速剿灭土匪,令土匪闻风丧胆。
严就是要严格严明,对己、对下属都要严。表现在制度层面就是谁违反了制度,就必须按制度处理。
这样,一条生动的儒道纲领就形成了:既有五常,又有五法。订单的问题,在推行五法后,慢慢地又往回涨了。真正的儒道,永远都是文武双全:儒宗孔子、义帝关公、儒帅岳飞、大儒王阳明,哪个不是读书如痴、武能安邦?
现在,方太负责营销、市场、品牌的老总们经常说,读《论语》和业绩成了正相关关系。在方太的专卖店,都会摆上几本儒家经典,比如《论语》《弟子规》,顾客的反应如何呢?你想想看,假如你是顾客,看到销售人员都是读《论语》《弟子规》的,你会有怎样的印象?你的潜意识会告诉你:他们更靠谱!
读《弟子规》的人,当然比不读书的人靠谱,比读《厚黑学》的人更靠谱。靠谱,是印象;印象,就是品牌。
什么样的印象是上品?孔子早说了:“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你没到方太的店之前,听说方太名声好。到了方太的店,看到方太人的面相还个个都好,面善、亲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