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和过程

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和过程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经过这一阶段的加速改革后,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仅余下存款利率市场还存在管制。

利率市场化的步骤和过程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过去二十余年中,可分为前二十年的稳步推进,和过去三年中加速推进两个阶段。

1.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中国的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阶段,具体而言又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分别是对银行间市场利率、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从这三个小阶段的改革对象和先后划分,可以看出中国利率市场化起初所采取的谨慎态度和稳扎稳打的节奏控制。

(1)银行间市场利率和贴现利率改革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实际动作在宣布改革决定的三年后才真正迈出了第一步。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在1996年宣布完全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管制;1997年宣布放开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银行间债券市场上首次市场化债务发行是由国家开发银行次年8月实施的,随后1999年,以国债发行的利率实施市场化招标形式为标志,银行间市场的利率、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券全面实现了发行利率市场化。

与债券市场改革同步,1999年人民银行进一步改革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即贴现利率与转贴现利率由商业银行自行通过再贴现利率加点生成,上限为不超过同期(浮动)贷款利率。

至此,通过这三年多的逐步推进,中国实现了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之间,机构参与的国债利率招标,以及与人民银行进行交易的商业银行贴现利率的市场化,即首先在具有规模与综合实力方面优势的机构间交易中实现利率市场化。

(2)存款利率改革尝试

关于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是在实现了银行间市场利率及贴现利率改革后的1999年,人民银行以批准类似美国的大额定期存款单(CDs)的形式进行了初步尝试。当时的大额存单是由国内商业银行与国内保险公司间通过协商确定利率,即后来所谓的“协议存款”,起点金额为3 000万元人民币,期限在五年以上。随后直到2003年底,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开办邮政储蓄协议存款的期限降低到三年以上,起点金额依旧为3 000万元人民币。面向企业及个人的存款利率则是2004年10月全面放开了浮动下限。

外币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进程略快于人民币市场,人民银行于2000年9月首先放开300万美元以上大额外币存款利率;到2002年统一中外资金融机构外币利率政策;2003年完全放开了英镑、瑞士法郎及加拿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管制;2003年底起,对美元、日元、港元、欧元的小额存款利率实行了限额以下自主浮动管理。(www.daowen.com)

(3)贷款利率改革尝试

尽管1998至1999年间,人民银行曾先后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并要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贷款内部定价和授权制度(后形成今日商业银行的内部FTP利率定价体系),但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真正放开是2004年,首先是当年1月1日,在此前两度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基础上,将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9—1.7倍,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9—2倍,同时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再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规模大小分别制定;当年10月,正式取消了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下浮幅度为基准利率的0.9倍[2]。2006年则扩大了商业性个人贷款浮动下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2008年又再次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7倍。

外币贷款利率方面,实际上步伐走得更快一些,甚至超过了存款利率市场化,早在2000年9月就已经完全放开,由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动及资金成本、风险差异等因素,自行确定利率及计结息方式。

2.利率市场化加速发展阶段

(1)存款利率上限调整

2012年起,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但存款利率调整由于牵涉到居民存款等方面问题,贷款利率改革进程相对快一些。当年6月,央行宣布将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2014年11月才再次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2倍,同时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并归并其期限档次。

(2)贷款利率下限放开

2012年6月,央行宣布将贷款利率下限区间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一月之隔,又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次年7月,即一年之后,央行直接宣布全面放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管制,同时取消票据贴现利率此前确立的加点定价方式,全面实现了贷款利率市场化。可以说,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在这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迅速推进,相较此前的改革进程而言不可谓不加速。

事实上,经过这一阶段的加速改革后,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仅余下存款利率市场还存在管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