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西方已经存在了较为成熟的资产定价模型,相关定价技术也一直在进步,但目前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中,定价依旧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具体包括:基本定价参数如何参考风险利率;信用评级体系尚无法相对有效评级;资产价值动态评价与重估体系尚未形成;资产交割市场尚待发展,等等。
1.定价参数问题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定价技术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是相对成熟的。
从交易建模角度而言,资产证券化的定价与信用评级紧密相关;如果以资产证券化的一个综合性模型角度来看待其定价,首先需要明确相关的结构任务清单,列出其中的参数。
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定价(评估)参数框架如表3-5所示。这些参数是定价(评级)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影响证券化产品的价格与相关优先级分配。
表3-5 资产证券化定价(含评级)结构参数分类清单
表3-5中所列出的参数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提前还款率。对信用卡、按揭贷款等具有相对成熟的资产证券化定价模型,以及对现金流预估也积累了一定经验的领域而言,提前还款率的估计已经具有了一些相对成熟的做法。但是对于中国很多预备实施和开展资产证券化的标的而言,提前还款率的估计可能会成为一个难点。尽管目前可以在操作中采取类似现有做法,以预设的固定月还款率为基础进行预测估计,但并不是所有的标的都适合采取这样的做法,或者说定价会在相当程度上受到其影响。
在明确重要参数后,具体的证券化定价和分级过程,通常使用“瀑布流”模型,及列出所有现金流的输入来获得其模型结果输出。具体做法为,以基础资产的现金流和发行结构所规定的付款顺序(该顺序即形成瀑布式现金流)来设计依次偿还不同级别证券,依次从优先级最高的证券向最低(劣后级)的证券分配。
定价过程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本金缺损分类账目”(Principal Deficiency Ledger)概念,当基础担保资产发生损失,其分配情况需要相应追踪记录;损失按照逆序分配,即先从劣后级逐步向优先级分配。
但从上述定价过程来看,其中一些关键参数(利率、信用风险)在中国国情背景下还有待改进。对于信用风险的评估方法,尤其需要在总结其他国家市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其中,中国利率市场化框架性任务目前基本完成,因此未来对相关参数的合理性和市场化形成机制将产生重要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目前资产证券化定价中,基本方法论可以说是相对成熟的,但其中一些重要的参数,如提前偿付率、市场利率、信用风险定价等,还需要各类配套措施和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来支持。因此,未来从宏观政策来看,需要在这些领域多下功夫。(www.daowen.com)
2.信用体系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定价依赖于有效评级和相应的信用增级。然而中国目前的信用评级往往给出最高或较高评级,从而导致信用评级对定价的参考意义大打折扣。此外,刚性兑付问题也是困扰资产证券化产品有效定价的一大掣肘。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打破刚性兑付是有效评级的基本。只有出现了违约、出现了破产清算的风险隔离事件,市场定价机制和对应的信用风险才能形成有效的历史数据积累,并进而对信用评级的完善和有效性起到建设性的效果。
此外,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尤其是评级机构的立场也需要通过完善相关机制来明确。如果评级机构站在发起人的立场上进行评级,那么其中立性就相当值得质疑。当然,对评级机构的评估,也需要建立在发生实质性违约事件的基础上,否则就无法检验评级机构的评级水平。
因此综合来看,打破刚性兑付是完善信用体系的必要手段。
3.资产价值的动态评价与重估体系
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价格的动态评价与重估体系建设,也对相关产品定价和交易具有重要意义。而相关体系,尤其是第三方服务机构和专业化机构,在中国目前还亟待建立和培育。
对资产价值的动态评价与重估,建立在相关二级市场的成熟和相关机构的专业性基础上。目前中国的证券公司作为较为专业的发行服务机构,具备积累相关专业知识与人才的条件;但如果是以成立信托类SPV的方式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就需要有专门化的服务机构,以便积累知识、经验和降低成本。
4.资产交割市场
资产证券化交易中需要将基础资产转让给SPV,而这一资产交割过程需要相关市场和服务机构的建设。同时,资产交割市场上形成的基础资产交易价格,对于资产证券化后续类似产品的定价也会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与定价模型能够产生直接的互动关系。
具体而言,资产交割的确权、登记,资产价格评估等,都需要相对专业的服务机构来操作,同时针对被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转让交割市场的建设,也能够提升资产证券化业务操作的效率、降低成本。
因此,对基础资产交割的服务机构体系建设和相关交割市场的建设也是支持其解决定价问题的重要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