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金融对中国当前及未来“十三五”期间将实施的供给侧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政策性金融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运用特殊融资手段对特定业务范围和经营对象,以优惠利率实施贷款的特殊融资行为。政策性金融能够发挥对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的支持作用,譬如在目前民生“补短板”方面,对于一些难以产生未来资金回流的纯公益性项目,在地方财政难以支撑当前发展需要的情形下,政策性金融所提供的低成本长期融资就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对于供给侧改革所力主的供给侧创新,对特定新兴产业,政策性金融也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政策性金融尽管依托国家信用和财政的支持,但也需要引入相对市场化的管理机制和治理结构来提高运营效率。此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不可能主要依靠财政拨款,也需要通过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等形式从国内和国外获得融资。目前,中国政策性金融债券的主要发行机构是国开行(约占90%以上发行量),同时也是其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考虑到国开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所发放的优惠贷款,通常回收期较长,因此账面上存在大量流动性较低的资产。而由于政策性机构难以通过吸储的方式,对资金进行期限搭配来获得流动性,因此资产证券化业务对于政策性金融机构而言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资产证券化业务能够将长期贷款资产所占用的资金进行释放,帮助政策性金融机构获得继续放贷的流动性,扩大其业务规模。
当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产在实施证券化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风险隔离操作和相关收益权转让中的问题,尤其是政策性贷款往往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而相关贷款资产通过证券化出表后,相关担保关系的转移和效力都是需要从制度层面加以明确的问题。但总体而言,政策性金融机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天然的契合点,而中国的国开行正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先行者和此前相关业务试点中最大的发行人。(www.daowen.com)
因此,对以国开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存量资产,继续推进资产证券化业务,是发挥政策性金融在供给侧管理政策中重要地位的未来重点方向之一。
【注释】
[1]资料来源:张继强,杨冰,《风雨历程,渐入正规——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介绍与展望》,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