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讨资产证券化在供给侧政策中的作用

探讨资产证券化在供给侧政策中的作用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至少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推动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是供给侧政策的必要举措之一。国开行多年以来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发行人正源于此。总体来看,资产证券化业务与当前供给侧政策存在诸多契合点,因此具备良好的发展机遇。

探讨资产证券化在供给侧政策中的作用

前文中已经对资产证券化的理论意义进行了充分讨论。本节将综合新供给理论框架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相关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尝试提出在中国背景下,深入探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新供给理论视角。这里着重指出的切入点,是通过对地方债务、国开行的存量资产,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来达到金融领域的供给侧管理目的的思路和框架。

1.发展资产证券化对供给侧政策的必要性

本节首先讨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与目前供给侧政策主张的契合性,重点在于资产证券化是金融供给的主要突破口之一。

供给侧为主的结构性改革,是为了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而其中供给侧是主要矛盾。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因此供给侧改革中金融改革也是重要的配套改革方面。而金融的供给侧改革,需要着重从制度、创新角度来提出。

从制度方面而言,放宽金融业准入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制度环境、避免系统性金融危机是改革的基本要求。就资产证券化这样的新业务而言,相关法规、会计制度等市场基础设施的供给,是金融供给的关键所在。因此,发展资产证券化,推动相关制度供给,是发展资产证券化的第一个必要性。

而从创新角度而言,资产证券化本身就属于金融创新类业务,是跨市场的新交易品种,是改善长期金融资流动性、盘活存量的重要工具。因此,鼓励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本身是鼓励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回到传统经济学要素来看,资产证券化业务也是有效提升资本要素供给的手段。通过开展该项业务,能够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资成本,能够内生地推动资本要素供给增长,进而影响到生产函数和经济系统运行。

因此,至少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推动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是供给侧政策的必要举措之一。

2.供给侧政策对发展资产证券化的促进作用

目前供给侧政策的主要主张,尤其是2015年底以来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措施,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有着明确的关联。其中,“三去”属于为供给侧改革实施做好基础条件,而“降成本、补短板”则是真正的供给侧政策。资产证券化业务直接对接的,是“去杠杆”和“去库存”。这是由于要“去”的杠杆主要指金融杠杆,而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应的信贷资产出表等相关操作就能够起到这样的效果;“去库存”主要对应“去”房地产库存,而房地产作为固定资产,本身也属于可资产证券化的潜在标的。因此,目前中共中央要求落实的五大政策,其中至少两个方面与资产证券化业务存在对接,因而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是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的。(www.daowen.com)

具体而言,资产证券化对接“去杠杆”,还需要更延伸一步到“去”政府债务杠杆上,尤其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原先借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形成的大量银行贷款为主的债务,需要通过有效手段去化解,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可谓是能够直接将信贷产品出表并有效提升流动性的举措。

此外,“补短板”政策尽管看似不直接对应资产证券化业务,但该政策如果联系到相关民生投入背后的政策性金融支持来看,资产证券化业务盘活存量的功能就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国开行多年以来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发行人正源于此。

总体来看,资产证券化业务与当前供给侧政策存在诸多契合点,因此具备良好的发展机遇。

3.资产证券化与需求管理政策的平衡

未来的供给侧政策与需求管理政策需要平衡,在这一新的政策框架下,资产证券化业务由于自身带有盘活存量、提升金融深化程度的功能,需要与需求管理政策达成一定的平衡。

按照目前国家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代表不需要需求管理,但需求管理政策的定位是配合供给侧改革,因此不能过度实施投资拉动的老办法。从新供给理论的政策主张来看,主张对接“补短板”的“聪明投资”,也称“有效投资”,是需求管理当前着力的重点。

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来看,由于该业务本身具有提升流动性、扩大资本供给的效应,因此需要与需求管理政策之间做好平衡。

具体而言,未来在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尽管总体上需要通过备案制取代审批制,促进业务规模扩大,但同时监管方面可能也需要对资产证券化业务设置阈值,同时避免过度证券化、过度虚拟化——这也是结合上一次次贷危机的相关经验教训。其中,对证券化的层次加以限制可能是尤为必要的,即对证券化的再证券化,或过度复杂化的结构性产品需要有所取舍和限制。

总之,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目前还处于发展前期,但未来需要重视相关的风险,同时与相关的需求管理政策做好配合与平衡,共同配合供给侧为主的结构性改革顺利落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