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针对重大科技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组织协同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在进行针对重大科技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组织协同相关问题的实际调研后,召集有关专家进行专题研讨。专家包括某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相关负责人,高校部分参加过重大科技工程技术创新活动的技术专家,以及技术创新、组织管理等领域的学者。由于重大科技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组织协同的系统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属于客观因素,且系统外部环境因素受诸多宏观因素的综合作用,难以改变其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因此,本书仅针对系统内部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经过深入分析系统组织协同的实际情况,在前期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众专家的广泛研讨,确定本研究的关键目标问题为影响重大科技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组织协同行为的主要原因,最后研讨得出重大科技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组织协同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专家评判关系,如表4-1所示。
表4-1 重大科技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组织协同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专家评判关系
续表
进一步分析以上20个影响因素间的内部相互影响关系,将其标在表4-1中,每个因素下面括号里列出的是系统组织协同时受该因素直接影响的其他因素序号,对于相互有影响的因素,取影响大的一方为影响关系。
根据表4-1,可以得到系统的相邻矩阵A,A是一个20阶的方阵,其元素aij取值为0或1,分别表示元素i对元素j无直接影响关系和有直接影响关系,如a12=1表示在重大科技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组织协同过程中,影响因素S1(政府主导程度)对影响因素S2(产权制度明晰程度)有直接影响。矩阵A用表的形式表示,如表4-2所示,其中表格中缺省值为0。
表4-2 根据专家评判关系建立的相邻矩阵A
续表
对相邻矩阵通过设计计算机程序求解可达性矩阵M(求解可达性矩阵的部分程序语言代码附于附录),经过6次循环计算,当(A+I)6=(A+I)7时,我们得到可达性矩阵M=(A+I)6,具体用表4-3表示。
表4-3 相邻矩阵A的可达性矩阵M
续表
根据可达性矩阵可得各因素的可达集R(Si),先行集Q(Si)及共同集A(Si)=R(Si)∩Q(Si),如表4-4所示,据此进行级间分解。
表4-4 第一级的可达集与先行集
续表
续表
根据R(Si)=A(Si)的条件进行层级的抽取,对于表4-4,R(S15)=A(S15),因此,该级最高因素为15,即第一层要素为{S15}。把表4-4中有关因素15的要素都抽取掉,得到表4-5。
表4-5 第二级的可达集与先行集
续表
同理,可以得到第二层的要素为{S13,S14,S17,S18,S19},继续抽取第二层要素后得到表4-6。
表4-6 第三级的可达集与先行集
续表
得到第三层的要素为{S2,S4,S6,S12,S16},继续抽取第三层要素后得到表4-7。
表4-7 第四级的可达集与先行集
续表
第四层的要素为{S5,S8,S9},继续抽取第四层要素后得到表4-8。
表4-8 第五级的可达集与先行集
第五层的要素为{S7,S11},继续抽取第五层要素后得到表4-9。第六层的要素为{S10,S20},继续抽取第六层要素后得到表4-10。最后,我们得到第七层要素为{S3},抽取第七层要素后得到第八层要素{S1}。(www.daowen.com)
表4-9 第六级的可达集与先行集
表4-10 第七级的可达集与先行集
根据以上对可达性矩阵的层级分解,我们可以得到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4-4所示。
图4-4 系统结构层次关系示意
根据结构模型建立重大科技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组织协同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如图4-5所示。
图4-5 重大科技工程技术创新系统组织协同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