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协同管理组织的重要性

研究协同管理组织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协同导致有序”是这一原理的高度概括。目前协同管理的研究角度问题逐渐向复杂化和宽泛化延伸,如面向企业联盟的协同,也偶见一些研究是针对技术创新系统的组织间关系协同管理问题的。但是,对于复杂的技术创新系统而言,创新主体间的异质性和不同的创新利益诉求导致了创新主体间协同关系同样具有复杂性,需要进行协同管理,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最终实现缩短技术创新研发周期,提高技术创新成功概率。

研究协同管理组织的重要性

“Synergetics”是德国物理学家哈肯取自希腊文创造的词,其含义是“一门关于协作的科学”,或者说“一个系统的各个部分协同工作”。协同学研究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如何协作而形成宏观尺度上有序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或功能结构,进而产生一种“1+1>2”的效果,特别注重研究这种有序结构是如何通过自组织的方式形成的。1971年哈肯与格雷厄姆(R.Graham)发表《协同学:一门协作的学说》,首次提出了协同学的基本思想;1975年,哈肯发表《远离平衡态和非物理系统中的合作现象》;1977年哈肯出版《协同学导论》;1983年哈肯又出版《高等协同学》专著,标志着这门学科日臻完善。

协同学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并在微观到宏观的过渡上,描述了各种系统和现象中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共同规律。协同是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互相协作、充分发挥部分的优势而抑制其不足,进而产生系统整体价值大于独立部分之和的协同效应[44-45]。协同效应是指在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出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统一作用和联合作用。协同效应原理就是用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系统自组织现象的观点、原则和方法。这一原理指出,系统的有序性是由诸要素的协同作用形成的,协同作用是任何复杂系统本身所固有的自组织能力,是形成系统有序结构的内部作用力。“协同导致有序”是这一原理的高度概括。哈肯指出:“协同学的精神,就是通过将控制参量做出一个全局性的变化,在自组织的作用下,让系统发生一个质的变化。”这里所谓的“全局性的变化”,就是指控制参量达到阈值以后引起热力学分支失稳跳跃式的变化。所谓自组织的作用,主要是指“协同”作用,具体表现在支配原理定向和定性运动的基础上,原先与此属性不同的各个子系统,将沿着同化一方和提供的运动方式,作为总的模式,协同一致运动。

关于组织协同的研究,Bosch-Sijtsema等[46]认为在以项目为基础的建筑行业,企业应在技术创新项目中进行合作,而重点是这些项目合作创新的能力,以及合作所受的制约条件,并就建筑行业中的四个合作创新项目进行了比较来进行说明。Soeparman等[47]探讨了协同创新的具体意义,建立了以荷兰的就业中介组织和社会保障部门为“中间人”的信息中介,以促进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合作,支持信息和技术为核心的中介服务。Steiner[48]认为应该实施开放式创新理念,通过协同创新来解决各种问题,并认为这是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创造力是协作创新的先决条件。这是试图从增量转向激进的创新,而不是在巨大的产品、工艺、服务,或改变社会结构上的实际做法。”Davis[49]从领导权的轮换和组织共生方面探讨了协同创新的关系过程。他认为公司之间的关系犹如组织的心脏,是产业创新的核心。他通过合作的成功和失败案例的比较表明,产生协同创新不仅取决于适当的先决条件,而且取决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的组织关系。Blau[50]以欧洲电信公司为例说明了合作创新的重要性,其中包括德国电信、法国电信和西班牙电信,提出了在一定范围内开展风险投资环境的一种新思路,如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Swink[51]寻求了整合产品创新和供应链过程中创新的协同创新方法,其结果是充分开发和利用供应链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物化价值。然而,技术和组织上的障碍往往使更高水平的协同合作产生困难,而新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可以帮助企业克服这些障碍,特别是新兴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 Cycle Management,PLM)系统的运用。(www.daowen.com)

我国学者刘彦[52]从组织管理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供应链节点间企业组织协同的内涵与机制,针对供应链节点间企业组织协同关系特性,分析了组织层面上的协同机制的作用机制,对制造业企业间的进一步协同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建议。张定方等[53]基于复杂系统视角研究了企业集群供应链组织协同管理的问题,确立了企业集群供应链组织的协作意愿、共同目的和信息交流三个支配和役使系统演化和发展的序参量,探讨了集群供应链系统整体性能的涌现与供应链成员微观行为之间的运行机制。张娟[54]探讨了任务复杂性的企业网络组织协同动机,并对两类样本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许学国[55]系统地分析了企业组织学习的协同机制,并构建了基于协同机制的组织系统学习模型。

综上所述,随着工程管理的复杂化程度加深,组织协同已逐渐成为热点关注问题。目前协同管理的研究角度问题逐渐向复杂化和宽泛化延伸,如面向企业联盟的协同,也偶见一些研究是针对技术创新系统的组织间关系协同管理问题的。但是,对于复杂的技术创新系统而言,创新主体间的异质性和不同的创新利益诉求导致了创新主体间协同关系同样具有复杂性,需要进行协同管理,以提高管理的效率,最终实现缩短技术创新研发周期,提高技术创新成功概率。而协同理论从应用于低层次的微观协同问题转向应用于高层次的宏观协同问题,也将为协同理论的发展开辟新的方向和热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