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态循环:废弃物无处蔓延

生态循环:废弃物无处蔓延

时间:2023-06-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循环,没有废弃物2.杂草也能创收入在生态农场里,杂草不用除草剂灭杀,而是靠人工除草。在生态农场中似乎没有所谓的“废弃物”,每种生物质似乎都能找到一个“归属地”,重新发挥作用。

生态循环:废弃物无处蔓延

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组成形态各异的食物链或食物网。只要对食物链进行设计,就可以开发出多种多样的循环利用模式,废弃物的处理就可以利用这样的循环再生路径,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

生态循环模式不仅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变废为宝,还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环节中各种产品的能量和营养元素利用率。例如“秸秆—培养基—平菇—菌糠—猪—粪便—沼气—沼渣、沼液—肥田(喂鱼、养蚯蚓)”模式中,各种产品的能量利用率达50%以上,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的利用率可达到95%。如果秸秆采用机械还田途径,则能量利用率仅为20%,氮、磷和钾等元素的利用率约60%。

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环境,可以开发出各种生态循环链条,如“猪—沼—鱼”、“猪—沼—果(菜)”、“猪—沼—果—鸡(鸭)”等生态循环模式。生态学家蒋高明就带着他的团队,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标本

蒋高明和他的团队在山东省平邑县蒋家庄租用了40亩耕地,建成了弘毅生态农场,开展生态农业试验示范研究。他们全面禁用农药除草剂化肥、农膜、添加剂,不使用转基因技术,通过生态循环变废为宝,三年之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逐渐显现。

1.废弃秸秆变牛肉

生态农场养肉牛80~100头,这些肉牛的饲料很大一部分来自废弃秸秆。牛粪进入沼气池,提取能量供应农场使用,腐熟的牛粪和沼渣、沼液用来生产优质的有机肥料。生态农场所在的蒋家庄肉牛保有量在试验前只有两头,后来在科学家带动下,农民们开始到田间地头拣麦秸,粉碎后喂牛,肉牛达到141头。据调查,每头牛可为农民带来3000元左右的净收入

生态循环,没有废弃物

2.杂草也能创收入

在生态农场里,杂草不用除草剂灭杀,而是靠人工除草。人工除草不仅省掉了杀虫剂的费用,还可以松土保湿。因为没有施用农药,除掉的草可以用来喂养供人们食用的蝗虫和淡水鱼,这两项收益可以提供两个农民全年就业的机会,相当于蚂蚱给人发工资。(www.daowen.com)

3.灭虫喂柴鸡

害虫不一定要靠杀虫剂,靠特殊光谱的脉冲诱虫灯就可以“瞪着眼”等害虫自投罗网。农场把柴鸡放进玉米田,诱捕到的小虫们成了鸡的食物,玉米地的杂草也是柴鸡的辅助饲料,补充纯粮食饲料,根本不必再喂饲料添加剂。利用玉米地的空间散养出的柴鸡鸡蛋、鸡肉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净收入是玉米的2~3倍。

4.人工湿地养鱼藕

生态农场建有两块小的人工湿地,分别是荷花池和淡水鱼塘,这两块湿地既吸收了不少农场的废弃物,也带来客观的产出。荷花池的底泥中添加了大量牛粪,能产出100~1000千克有机藕、约50千克左右的泥鳅池塘中有青蛙、蟾蜍、泥鳅、蜻蜓动物,蚊子的幼虫在这里就被吃掉了。淡水鱼塘养有青、草、鲢、鳙四大家鱼,约有2000尾,以生态农场里的杂草和荷花池里的浮萍为食,自然生长,两年左右每只重量可达3~4千克。

5.生物多样的大家庭

因为没有环境污染,有大量天然半天然食物可以吃,生态农场成了鸟的首选之地。已经有200只麻雀和6只燕子在这里安家了,还有刺猬、野鸡也来凑热闹,饲养的两只鸽子还从别处“拐来”了3只。

在生态农场中似乎没有所谓的“废弃物”,每种生物质似乎都能找到一个“归属地”,重新发挥作用。循环利用不仅带来了清洁的环境,也减少了各种化学制剂的投入,降低经济成本和环境成本,提高了收益,“低碳”又高效。

人工湿地养鱼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