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特殊的午餐
有人曾在英格兰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个大型的聚会上,主人聘请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厨师,该厨师做出的饭菜色香味俱全,厨艺高超。然而主人想要借此做一个实验,验证人们想象思维对自己心理的影响。
将客人分成两组,一组不做任何处理,另外一组蒙起眼睛来。
主人别出心裁地对所有做好的准备端给客人吃的饭菜进行了一系列的“颜色加工”。他和几个助手一起对香喷喷的牛排加入奶酪涂成乳白色,将绿色可口的色拉(西餐中的一种凉拌菜)染成发黑的蓝色,芹菜变成了并不高雅的淡红色,牛奶被他加工成了血红色,然而咖啡泡成了混浊的像泥土一样的土黄色,最后将豌豆则染成了黏糊糊的漆黑色。
到了进餐时间,满怀喜悦的来宾们在玩累了之后,本来都想大饱口福一顿,但当这些颜色奇怪的菜肴被端上桌子时,他们都面对这美餐的模样发起呆来。只见有的迟疑不前,有的怎么也不肯就座,有的狠狠心勉强吃了几口,之后却忍不住都恶心地直想呕吐。
而另一组的客人,情况又是如何的呢?同样是这样一桌颜色奇特的午餐,这些被蒙住了双眼的就餐者们很快就将这桌菜肴吃了个精光,人们意犹未尽,赞不绝口!连连问是谁做出了这么可口的饭菜。
这个聚会的主人即实验者通过上述实验证明了:联想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思考,更多的时候还具有很强的心理作用。由于食物那异常的颜色,亲眼看到了食物颜色的客人们,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由牛排乳白色联想到肥肉,由牛奶鲜红的颜色联想到喝猪血或鸡血甚至是人血,茹毛饮血,喝咖啡联想到了喝浑浊的脏水,吃豌豆则联想到吞食腐臭了的鱼子酱……联想到的事物给他们心理造成了影响或者阴影。
而另外被蒙住眼睛的客人没有这种异样的联想而仍然食欲大增,可见联想的作用是如此强大。
那么什么是联想思维呢?
联想思维是指由一种表露出来的行动和现象中由此及彼的思维方式,产生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认识的过程,即由所感知或所思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刺激而想到其地的与之有关的事物、概念或现象的思维过程。联想思维是发散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简单地说,联想思维就是通过思路的连接把看似“毫不相干,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或事项)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新的成果的思维过程。例如:美国富人默尔通过联想思维获暴利,他从报纸上获悉一则消息,讲的是墨西哥可能会发生大面积的瘟疫。对于常人,这没什么商机可言。但是他却联想到与墨西哥接壤的加利福尼亚州或德克萨斯州不正是美国重要的肉食供应中心吗?瘟疫势必会对美国的肉食供应造成影响。他立即派他的私人医生到墨西哥去证实消息的可靠性,果不其然,确实爆发了瘟疫,他果断地集中全部资金购买了上述两州的猪、羊,将他们赶运到美国东部。不就瘟疫就传入了美国的西部,美国政府严令禁止一切牲口贸易活动,一时间内,美国市场的肉价猛涨,亚默尔大发其财。
在科学发明上,联想思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牛顿——苹果——万有引力”,牛顿从自然界的一般现象入手展开联想——苹果落地,从而联想为什么苹果或其他事物总是往下坠落而不是往上往天上飞呢,联想到重力即地球引力作用,又从引力联系到质量、速度、空间距离等因素,从而发现万有引力,推导出计算公式,进而推导出力学三大定律,这就是联想思维。
日常生活中,运用联想得到的发明创造俯拾即是。从运动、质量、引力能联想到时空弯曲;从豆角蔓的盘旋上升能联想到天体的运行方向,从水面上木头总是漂浮,铁块放入水中总是会沉入水底这个自然现象联想到浮力作用从而联想到造船业;阿基米德更是利用将物体放入到装满水的容器,水便会自动溢出的原理联想到测量物体重力的浮力公式;从洗澡池池水放水时经常出现的旋涡现象能联想到地球磁场磁力线的运行方向;从偶然看到的事物的不连续性联想到量子;从意识的作用能联想到宇宙全貌;爱因斯坦由太阳光线联想到光的速度,如果以光的速度运动,他将看到一幅什么样的世界景象呢?从而创立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等等,都属于联想思维。
原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和斯塔林茨经上百次实验证明,词语与词语之间都可以通过联想建立广泛的关系,任何两个不同的词语之间只需经过四五个阶段就可以发生联想关系。正如世界上互不相识的两人之间,通过世界上另外5个人就可以彼此发生联系而相识一样。
事物之间到处存在着普遍联系,例如木头和皮球,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但可以通过联想的媒介来使他们彼此发生联系:又如天空和茶,天空——云彩——水——泡——茶,木头——森林——原野——运动场——皮球。每个词语都能够同将近10个左右的词直接发生联想关系,以此类推,那么第一阶段存在10次联想的机会(即有10个词语可供选择),第二阶段就有100次机会,第三阶段就有1000次机会,第四阶段就有10000次机会,第五阶段就有100000次机会。犹如一张巨大的网络,每个结点上的词语与另外的结点的词语相互联系,延伸开去,每个点只要在这张网上就能够联系到看不见的很远的结点。
(1)相近联想——由此及彼
相近联想是指由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刺激想到与它在时间相伴或空间相接近的事物或现象的联想。
盟军的失误
在军事上,相近联想的运用曾使敌军全军覆没,战争考验着每一个军事人员的思维的敏感度。往往一个不起眼的动作能够暴露给对方无限的信息,靠的就是联想思维的作用。
在二战期间,法军的侦察兵发现德国阵地后方的一片坟地上经常出现一只有规律活动的家猫。而坟地的周围既看不到有村庄的房舍,也见不到有村民在附近活动。奇怪的是,家猫每天早晨八九点钟时就会跑到坟地上晒太阳,对这幅简单的画面,其他士兵觉得很温馨,觉得太平无事,然而一位思维敏锐的侦察兵联想到坟地下面可能是个掩蔽部,而且绝对是个高级机关,起先,其他人对他的这一判断不以为意,犹豫良久,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法国终于发出通知,法国用6个炮兵营集中攻击这片坟地。
事后查明,这里的确是德军的一个高级指挥部,掩蔽在里面的人员几乎全部丧生。人们惊呼法国侦察兵丰富的联想思维。在不动一兵一将的基础上,就将敌人置于死地,这靠的是思维和头脑,这跟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术运用一样。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列宁格勒遭到德军的包围,经常受到敌机的轰炸。在这十万火急的紧急关头,昆虫学家施万维奇从蝴蝶五彩缤纷的花纹作为迷惑天敌的武器的现象中受到启迪,对军队负责人提出建议,对重要目标进行迷彩伪装。这一招果然奏效,尽管德军千辛万苦地费尽心机寻找但是只能看到一片蝴蝶的海洋,列宁格勒的军事基地仍然安然无恙,极大地降低了重要目标的损伤率。为赢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蝴蝶的翅膀在阳光下会变换色彩。科学家通过对蝴蝶色彩的研究,为军事防御带来了极大的裨益。后来,人们受到启发,继而生产出了迷彩服,大大减少了战斗中的伤亡。
(2)正相似联想——夸张比喻
这是指由一个事物或现象的刺激想到与它在外形、颜色、声音、结构、功能和原理等方面有相似之处的其他事物与现象的联想。世界上纷繁复杂的事物之间是存在联系的,这些联系不仅仅是与时间和空间有关的联系,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属性的联系。(www.daowen.com)
联想通常表现为事项之间的跳跃性连接,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它受到逻辑的制约,反过来又常常受到联想的支持,否则思维流程就会被堵塞。
2003年岁末,作家刘震云的《手机》和冯小刚导演的同名电影上市,均创造了不菲的业绩,电影的票房收入超过3500万元。其实,这部电影来自作家和导演的一个偶然的联想。
2003年9月底,刘震云在冯小刚工作室发表“向生活要艺术”还是“向艺术要艺术”的高论时,每个人都不停地在接打手机,且状态各异,冯、刘二人的兴奋点便不知不觉地转移到他们的身上。冯小刚突然说:应该拍一部电影,就叫《手机》,谨以此片献给每一位手机持有者。刘震云一巴掌拍在冯小刚的肩上——这就是“向生活要艺术”!
“手机本来是用来沟通的,但它却使人们变得心怀鬼胎,这时手机就不再是手机了,手机变成了手雷,反过来控制了它的使用者……”刘震云当即当众表示:我愿意写这个剧本,如果你们不做,我就把它写成小说——因为手机的使用极大地改变了汉语的说话习惯,手机连着人的嘴,嘴连着心,心里的秘密源源不断地输入了手机。为了掩盖手机里藏着的秘密,人们开始说谎和言不由衷。
这就是小说《手机》和电影《手机》诞生的契机,其实就是联想思维所产生的创造性的成果。
《手机》就是依靠这样的一种契机而诞生的,讲述“话语”在生活中历险的故事。其联想过程是:向生活要艺术——开会解决讨论——与会人员经常接打手机——话语与手机是喧嚣与助长的关系——写一部表现话语与手机的书——拍一部同样的电影。
(3)相反联想——物极必反
晶体管的革命
晶体管的发明曾引起了一场世界电子革命。
然而当初晶体管的出现却是逆向思维发挥的重要作用。在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各国都致力于研究制造晶体管的原料——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提炼出制造晶体管的原料,然后进行配比制造出晶体管。然而日本的专家江崎与助手在长期的探索中,发现无论他们如何小心翼翼、小心操作,总免不了混入一些杂质,无法提炼出纯度较高的制造晶体管的原料来。每次测量其参数,都会发现显示不同的数据。有一次,他突然灵感乍现,如果要研究晶体管,即使提炼出纯度十分高的原材料,以后也还是要加入杂质,如果采用相反的操作法,有意地一点点添加进少许的杂质,结果会怎样呢?经实验,当将锗的纯度降到原来的一半时,一种极为优异的半导体就诞生了。其实有时逆其道而行之反而能轻易地成功,找到一条捷径。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包含着对立统一,“否极泰来”、“祸福相依”、“亡羊补牢”,有正就有负,有买就有卖,有得必有失,有舍必有得,哲学思维早已渗透到各个领域之中。同样我们看待问题,决不能只看到好而忽视差的方面,有时候事物的主要矛盾也会产生变化,从而由好变差,或者由差变好。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实际上是不断由浅入深的过程。习惯性思维使人们常常只看到事物最一般的属性,而忽视了其他功用。如果逆转一下正常的思路,从反面思考问题,那么必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创新性的结果。
相反联想从某事物、现象的特点出发从而联想到时间、空间或各种属性与之相反的事物。相反联想比如由光明想到黑暗,由近想到远,由美丽想到丑陋,由正义想到邪恶,由供不应求想到供过于求,由缩小想到放大等等。相反的联想可以使人的联想更加多彩,更加富于创新性。使习惯于看到正面而忽视反面的人们发现事物新奇的一面。
相反联想与相近、相似联想不同之处在于:相似联想是功能或者属性相似一类事物之间的联想,属于事物相似的一面的水平迁移;而相近联想往往只想到相近的一面;而相反联想想到了正相对立的一面,弥补了前两者的缺陷,使人的联想更加丰富。
(4)自由联想——“大风刮起来,木桶店就会赚钱”
如何将大风跟木桶店联系起来呢?具体思维过程是这样的:当大风刮起来的时候——尘土和砂石就会满天飞舞——出门在外的人患眼疾的概率迅速增加,一时间里,瞎子人数急剧飙升——瞎子增多之后,相应的学习琵琶的人员数量会增多——而以猫的毛代替琵琶弦的机会会增加——进而导致猫的数量大幅减少——可想而知,对应的老鼠数量会急速上升,老鼠仓狂肆虐——被老鼠损坏的木桶数量增加——所以做木桶的店就会赚钱(这里只是取西方的一个比喻)。
时值1984年,里根正好担任美国的总统,在美国某学校里面有一批小学生,老师正好布置了课外作业:到户外活动然后写一篇自由联想的论文。于是在老师的带领下,这群可爱活泼又调皮的小学生被带到户外去玩耍。小孩子到了户外,贪玩的本性暴露无疑,什么都觉得很新鲜呢。啊,白云!啊,蓝天!啊,蛐蛐、小溪、麻雀!异常兴奋,高兴地忘乎所以,小孩子们任由思维如脱缰的野马肆意驰骋。其中有一个特别调皮捣蛋的小学生,平常在学校就天不怕、地不怕,什么奇思怪想他都能想出来,被大家称为“金点子”,这天他独自一个人来到一个芦苇丛中,竟然意外地发现一个蛋。噢!他想猜猜是什么蛋,说是恐龙蛋,恐龙死了好多年,怎么有恐龙蛋呢?鸭蛋、鸡蛋猜不出来想说是麻雀蛋,不,麻雀都没有这个蛋大,怎么是麻雀蛋呢?于是乎这小孩在环视一周后,发现没人注意到他,就偷偷把这个蛋藏在口袋里面,放学后偷偷抱回了家,他一回到家就把蛋放在孵化箱里面孵化、加温,孵出来是什么就是什么。好奇的孩子眼睛一直对准这个孵化箱看呢,就等待着看到底能出来什么,等待的过程是如此漫长且备受煎熬。
神奇的是,过了一个小时之后,这蛋竟然有动静了,蛋一个劲地震动,一条条裂缝迸开来,蛋壳里面在躁动,蛋壳破了,里面的东西终于出来了,小孩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哇哇!这是什么呢?哦,原来是美国的里根总统!蛋壳里面出来的是我们的里根总统,他还伸出右手给他打招呼呢,眨巴着眼睛冲着他笑呢。
乍看起来,成年人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这不是胡闹吗?蛋里面怎么可能出来的是一个总统,但是对于挣脱了思维枷锁的小学生来说,自由给了他们想象的空间,世界上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呢?万事万物皆有可能,因为事物都是广泛联系的。
思维角度的多样性、广阔性,让他们挣脱了思维的束缚,放飞思绪,尽情遐想和联想,历史上许多发明创造或者重大科学发现不就是从胡乱联想而得来的吗?
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谢皮罗教授在洗完澡放水时发现水的旋涡总是向左转,也就是逆时针,从而联想到了地球自转,并判断北半球的台风逆时针转和洗澡水的旋涡的道理是一样的,在南半球正好相反,是顺时针的,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由生活中一个很小的现象联想到整个地球的自转,真可谓是想象力的强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